随着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互联网技术普及、消费文化悄然改变,我国国内消费市场正在呈现出消费水平开始迈向富裕型、发展型消费成为增长新热点、更加追求个性化及品质要求更高端等新特征。不过,我国居民消费率偏低的问题始终存在,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比较,都远低于历史经验和发展阶段的应有水平。
根据历史经验,在人均收入由低向高的发展过程中,居民消费大体将经历贫困性高消费、消费率的直线下降、转折性上升、稳步攀升等主要阶段,消费率增长曲线呈现U形。目前,我国正处于消费率U形曲线的爬坡阶段,消费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建议从调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等方面入手,大力促进我国居民提升消费水平,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邹蕴涵
■
2015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一路波折,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也始终存在,结构性矛盾突出。在投资需求和外部需求增速明显回落的情况下,消费需求坚挺有力支持了国民经济平稳增长,消费在经济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稳定作用。而随着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以及消费文化悄然改变,国内消费市场正在呈现出一些新特征。
1.消费水平开始迈向富裕型
根据联合国标准,当恩格尔系数大于60%时,属于绝对贫困生活水平;50%-60%之间属于温饱水平;40%-50%时进入小康水平;30-40%属于富裕水平,当恩格尔系数降到30%以下时,居民生活水平已经达到极富裕状态。从我国恩格尔系数的走势来看,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在1996年转向小康型,在2000年转向富裕型;农村居民在2000年开始转向小康型,在2012年开始转向富裕型。总体来说,当前我国居民的小康型消费结构已经较为普遍,部分高收入居民正逐步转向富裕型消费。
2.发展型消费成为增长热点
当前,交通和通信支出、医疗保健支出以及文教娱乐用品和服务支出已经代替家庭设备及服务支出等传统支出项目,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新动力。截至2017年一季度,我国居民交通和通信支出、教育文化娱乐商品及服务支出、医疗保健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分别达到13.4%、10%、7.3%,比2013年一季度分别提高了1.7、0.8、1.1个百分点。旅游消费、电影消费、体育健身消费等闲暇消费呈现出快速增长势头,表明我国居民生活观念与生活方式正在发生重要转变。
3.消费更加追求个性化
现代社会更加开放与包容,居民普遍拥有了更大范围的自由与平等,不再强调整齐划一与绝对平均。在消费领域,居民更希望通过自身消费的个性化来获得身份认同和自我表达,追求高雅、层次、个性、品位、风格的消费需求正在快速释放。居民在消费过程中不仅仅关注消费品的使用价值,更关注其符号价值和象征意义,还要求商品具有艺术气息、消费环境的美化与舒适,希望提升消费场所的和谐氛围与艺术性。
4.消费品质要求更高端
近几年来,我国高净值人群和中产阶层日益壮大,年均收入在50万以上的家庭数量持续增长。对于中高收入人群来说,寻找高品质的商品、追求超前于大众消费的消费类型成为主要诉求。除奢侈品消费外,居民越来越显示出对高品质日用消费品的青睐,日常家用产品正成为居民海外购物的目标。跨境网购的爆发式增长正是这种消费需求高品质化的表现。
■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的研究,在人均收入由低向高的发展过程中,以100美元、1000美元、3000美元为标志,居民消费大体经历了贫困性高消费、消费率的直线下降、转折性上升、稳步攀升等主要阶段,消费率增长曲线呈现U形。
1.消费率U形曲线各阶段的主要特征
在人均GDP低于100美元时,居民消费率最高,居民收入大部分贡献给了贫困型高消费。随着人均GDP提高到1000美元,居民消费率开始直线下降。当迈过1000美元门槛后,居民消费率由降转升,食品、服装及鞋类等低需求收入弹性商品的消费支出比例将明显下降,服务类消费支出比例将显著上升。
在人均GDP从1000美元通向3000美元的工业化中期阶段,居民消费率将表现为不断上升的趋势。此时,食品消费支出仍然是居民消费支出的最重要项目,占居民总消费支出的三分之一左右;其次为其他消费,主要包括住宅、家具及文化娱乐等,占四分之一左右;再次为教育、能源消费支出,两者各占十分之一左右。这一阶段,居民消费逐步开始脱离生存型消费,向享受型和发展型转变,家庭耐用消费品迅速增加。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后约10年时间里,居民消费结构将经历前所未有的快速调整。
当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时,消费者的需求将会再上一个层次,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更注重精神享受,发展型消费进入快速发展期。当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时,消费者不仅在物质享受上提出更高的要求,还会更加追求享受型等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
2.我国正处于消费率U形曲线的爬坡阶段
消费率变动之所以呈现U形,其实是在工业化进程的不同阶段,三大产业的发展规律以及消费、投资等主要宏观变量阶段性特征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
在工业化初期,随着收入水平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维持生存所必需的食品消费比重逐步下降,工业制成品和服务类消费比重逐步上升。
在工业化中期,第二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不断提升,而第二产业比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需要更多的中间投入,从而导致投资率不断上升、消费率不断下降。在经济发展到工业化后期以及后工业化阶段时,居民消费结构将由工业消费品为主转变为以第三产业提供的住房、教育、旅游等服务类产品为主。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较快,由于第三产业的生产过程相对简单,其发展所需投资比第二产业要少,而且在这一阶段,产品供给能力已达到较高水平,经济增长主要受市场容量的约束。因此,刺激消费、扩大最终需求成为宏观调控的重点。在这一阶段投资率趋于下降,消费率相对上升。
当进入高收入国家后,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变动较小,消费率在高水平上趋于稳定。所以,由于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逐步提升,消费率存在一个从高到低,然后再从低到高并趋于相对稳定的演变过程,呈现一条平缓的U形曲线。比如美国、日本的居民消费率变化趋势呈现类U形。
根据IMF数据,2003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2009年突破3000美元,2014年我国人均GDP突破7000美元,2016年人均GDP达到8113美元,我国正朝着人均GDP1万美元的大关努力。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后期、迈向第三产业大发展阶段的历史时期,长期扭曲的投资-消费关系正在逐步纠正,最终消费不足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问题,大力促进国内消费需求释放的宏观调控导向正在推动消费率开始走上U形曲线后半段,逐步呈现出缓慢回升的趋势。
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这一阶段的持续时间长短不一,但基本覆盖了工业化后期至后工业化初期,消费率的提升空间虽然也根据各国国情有所差别,但整体看将最终稳定在50%-70%的区间内。据此可以判断,当前我国仅仅37%的居民消费率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3.我国消费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在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调整的过程中,我国居民消费率偏低的问题始终存在。1962年,我国居民消费率达到71.3%,创历史最高纪录,之后一路波动下滑,到2010年时降至35.6%的历史低点。这个消费率水平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比较,都远低于应有水平。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5年,世界平均的居民消费率为58%。其中,高收入国家平均居民消费率为60%,中高收入国家平均为51%,中低收入国家平均为66%,低收入国家平均为78%,而同期我国居民消费率仅为37%,不仅低于同收入组别国家(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消费率,也低于其他任何组别的消费率。
2015年,与我国同属中高收入组别的国家中,巴西、墨西哥、马来西亚、泰国的居民消费率分别为64%、67%、54%、47%,都远高于我国37%的水平。即便是与高收入国家40年前的消费率水平相比,我国的居民消费率仍显较低。1975年,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的居民消费率分别为61.1%、56.6%、54.8%、57.2%,高于同期的我国居民消费率52.7%,也高于2015年我国的水平。同为金砖国家,巴西、南非、俄罗斯、印度在2015年的居民消费率分别为64%、64%、52%、59%,比我国37%的水平高出十多个甚至二十多个百分点。
如果说传统文化对消费具有重要影响,那么同属东亚的日本、韩国和我国具有相似的文化特征,勤俭节约的思想明显强于欧洲、美洲等其他地区,消费率相对于其他地区略微偏低。但是即便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日本的居民消费率最低点也维持在50%以上,韩国消费率从75.5%的高位一路下滑至今也基本稳定在48%-50%之间,没有出现低于40%的情况。所以说,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我国居民消费率都低于历史经验和发展阶段的应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