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中色铜产业月度景气指数为30.26,较上月下降0.69个点,延续“偏冷”区间运行趋势;先行合成指数为89.05,较上月下降0.91个点;一致合成指数为74.74,较上月下降0.61个点(近13个月铜产业月度景气指数如表1所示)。中色铜产业月度景气指数监测结果显示,铜产业上行压力持续加大,近期铜产业景气指数仍将在“偏冷”区间运行。
景气指数延续“偏冷”区间运行趋势
中色铜产业月度景气指数显示,2017年以来铜产业月度景气指数逐月回落,6月已由1月的34.00回落至30.26,累计回落3.74个点,目前景气指数仍处“偏冷”区间运行。中色铜产业月度景气指数趋势如图1所示。
由中色铜产业月度景气信号灯可见(见图2),2017年6月,在构成中色铜产业月度景气指数的9个指标中:LME铜结算价、房屋销售面积、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位于“正常”区间;M2、进口量指数、电力电缆、总产量位于“偏冷”区间;投资总额位于“过冷”区间。
先行合成指数持续下降
2017年6月,中色铜产业先行合成指数为89.05,较上月下降0.91个点(见图3)。2017年以来,中色铜产业先行合成指数持续下降,6月较1月累计下降 10.15个点。
在构成中色铜产业先行合成指数的6个指标中,4涨2降。其中同比增长的4个指标中,LME铜结算价同比增长17.03%、M2同比增长9.75%、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5.5%、电力电缆同比增长5.67%。同比下降的2个指标中,进口量指数同比下降12.75%、铜产业投资总额同比下降13.58%。
铜价持续震荡,消费略好预期,行业压力未减
(1)价格走势:6月LME当月期铜平均价格5699美元/吨,环比上升1.93%,同比上升23.09%;LME三月期铜平均价格5724美元/吨,环比上升1.96%,同比上升23.44%。SHFE当月期铜平均价格45952元/吨,环比上升1.13%,同比上升27.40%;SHFE三月期铜平均价格45876元/吨,环比上升1.33%,同比上升27.77%。2017年上半年,铜价整体呈现区间震荡格局,内外盘价格均好于去年同期。从价格走势上看,铜价在经历连续4个月的震荡走低格局后,至6月有所回升。
(2)产业供给:5月铜生产指数同比增长4.86%。5月份精炼铜产量72.7万吨,同比增长6.91%,增幅大于去年同期。1~5月累计精炼铜产量358.6万吨,同比增长7.18%。精炼铜进口方面,5月进口精炼铜26.5万吨,同比下降16.9%。1~5月累计进口精炼铜127.2万吨,同比减少28.19%。原料供应方面,5月国内铜精矿铜金属产量15.9万吨,同比增长13.6%;1~5月国内累计铜精矿铜金属产量69.0万吨,同比增长5.33%。进口方面,5月进口铜精矿115.4万吨,同比下降19.3%;1~5月累计进口铜精矿682.4万吨,同比增长1.91%。铜废碎料进口方面,5月进口铜废碎料31.4万吨,同比增长15.4%;1~5月累计进口铜废碎料151.2万吨,同比增长17.6%。从产业供给结构看,受益于当前较好的铜金属价格,国内矿山企业生产积极。此外,较好的市场价格也给予再生铜较好的利润空间,铜废碎料进口量同比增长明显。
(3)需求消费: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主要终端用铜产品空调、冰箱、冷柜、洗衣机、汽车等产量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受传统消费旺季的影响,5月空调产量1870.6万台,同比增长24.6%;1~5月累计生产8252.3万台,同比增长19%。从铜消费相关领域投资情况看,1~5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759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8%,增速比1~4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此外,中电联数据显示,1~5月全国电网基本建设工程投资完成1794亿元,同比增长9.5%。从相关数据上看,上半年铜产业消费略好于预期。
(4)投资经营:1~5月铜矿采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4亿元,同比下降16.92%;铜冶炼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7.6亿元,同比下降4.53%;铜压延加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3.3亿元,同比减少13.5%,投资回落是影响铜产业景气指数下降的因素之一。经营方面,1~5月铜矿采选实现利润总额8.8亿元,同比增长227.8%;销售收入利润率11.56%,同比增长了7.18个百分点。铜冶炼实现利润总额57.4亿元,同比增长51.73%;销售收入利润率1.65%,同比增长了0.43个百分点。铜压延加工实现利润129.3亿元,同比增长29.5%;销售收入利润率1.54%,同比增长了0.30个百分点。受去年同期铜价格较低、企业盈利空间较小影响,2017年上半年铜产业各生产领域实现利润同比均有较大增幅。但从销售收入利润率来看,铜冶炼、加工环节生产经营平稳,采选环节受益明显。
综合而言,虽然近期铜价较好,企业效益继续好转,行业运行态势平稳。但需要注意的是,产业内采选环节为受益主体,冶炼、加工环节产业压力依然较大,尤其是随着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企业运行成本上升明显。另外,今年以来精炼铜产量依旧保持较快的增长幅度,而消费端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因此基本面未得到根本的改善,产业全面复苏还需时日。初步判断,未来铜产业仍将在“偏冷”区间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