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什么是无现金社会
无现金社会(Cashless Society)是指经济体中的金融交易不再使用纸币和硬币,纸币和硬币(统称现金)完全退出经济中的货币流通,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电子支付工具与手段,如电子转账(EFT)、银行卡等等非现金支付手段。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推行“无现金社会计划”(Cashless Society Plan)。欧洲央行于去年进行了无现金社会的民调,约2/3的欧洲人支持无现金支付,支持取消现金。1/4的澳大利亚人愿意永远不使用现金。银行卡组织巨头VISA在2015年就支持商户提升支付手段,甚至用重金鼓励商户拒绝现金支付(5万-50美元的奖励)。近期VISA正在印度极力推广非现金支付(Non-Cash Transaction Initiative),获得印度政府的大力支持。肯尼亚、尼日利亚近几年成为发展中国家推进无现金社会的典范。尼日利亚央行早在2012年宣布尼日利亚要在2020年成为“无现金国家”(Cashless Country),通过金融支付的无现金化,有效压缩现金管理成本,降低现金使用风险,打击非正式经济(Informal Economy)、洗钱与政府腐败。肯尼亚央行大力支持的移动支付公司M-PESA成为世界银行推荐的可持续普惠金融的样板。
二、 无现金社会的正面意义
在我国现行的支付工具中,现金支付仍旧占据绝对比重。据统计,2015年银行卡刷卡消费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比,即银行卡渗透率只有47.96%,也就是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52.04%的交易仍然使用现金支付,这远低于西方国家甚至少数非洲国家的非现金支付交易比例。大量使用现金,交易成本高、效率低,不利于税收征管、反洗钱和反腐败,其弊端多多。无现金社会的正面意义主要体现在:
一是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广非现金支付,有利于减少现金流通,缩短市场交易环节,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有利于改善市场秩序,建立良好经济环境。推广非现金支付,由支付清算系统记录交易,能够及时全面地反映市场主体的支付行为,提高经济交易的透明度,堵塞现金交易的漏洞;三是有利于改进金融服务,助力金融普惠。一直以来,人民银行高度重视支付环境建设,特别是针对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信用发展水平、支付习惯和不同消费群体,有重点地开发、推广适合农村的新型非现金支付工具,将优化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作为落实普惠金融的重要推进工程。涉农金融机构创新应用互联网技术与手段,抓实、抓细,抓常,让广大农民切实享受到现代化支付系统的快捷和方便;四是有利于增进社会文明,推动经济社会转型。非现金支付工具有利于培养公众良好的支付习惯,满足公众日益多样化的支付需求。信用卡等贷记支付工具特有的循环信用消费功能有助于培养社会诚实守信理念,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现在,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快速发展支撑了网上购物、网络电商等各种新型商业模式的蓬勃发展,非现金支付创新已然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的力量之一;五是有利于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就业。零售支付系统和服务市场在金融系统与实体经济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欧洲央行(ECB)认为零售电子支付对欧盟成员国经济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他们发现在众多支付工具中,银行卡支付、电子借记/贷记转账等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刺激作用最强,特别是具有消费透支功能的贷记卡以及消费透支账户能够平滑消费。同时,非现金支付工具对现金的替代作用和消费信贷功能,能把人们潜在的或随机的消费需求变成消费支出,促进了第三产业发展,带动大量人口就业。
三、 现阶段不能完全取消现金
尽管无现金社会成为不少民众甚至政府的愿景,但基于现阶段制度与法律以及技术条件,尚不能完全取消现金,原因至少有以下三点:
一是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要求有关政府部门和企业更多注重数字经济发展对弱势群体的伤害。无现金社会是有准入门槛的。从支付本身看,一些欠缺银行服务和银行服务不足的群体,如老年人、文盲、残障人士会因为不善于或无法使用电子支付工具而被无现金社会排斥。因此,政府和企业在推进无现金社会时要考虑到这些弱势群体的金融支付需求,并加大力度避免他们被进一步金融排斥。
二是监管部门要更加重视个人信息保护。无现金社会是有社会代价的。现金支付的最大好处是能够最大程度保护交易双方的交易信息与个人隐私。无现金社会全程、全面记录个人的支付信息,其中难免涉及个人隐私,一旦这些敏感信息被大规模泄露,将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甚至形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特别是在我国,互联网巨头们几乎全面渗透把控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无现金社会更加需要监管部门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加大信息泄露与不当使用的法律惩处力度。
三是不利于个体管理金融风险。无现金社会是有金融成本的。在现有金融理论框架下,持有现金是最有效的风险管理方式,特别是在个人面对极端金融风险的时候,卖掉所有资产去持有现金很有可能是最后的选择。一旦取消现金,人们持有的货币都是生息资产或者与生息资产有关,而金融深化与金融创新的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特别是普通公众更加难以主动分散和规避金融风险,特别是在极端风险面前没有任何的自我解救手段---持有现金。
四、 结论
任何国家的货币体系本质是公共品(Public Good)。现金服务其实和新鲜空气、公园绿地、国家防务等一样,都是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现金和货币服务绝对不能丝毫具有商业活动的排他性(Excludability)---任何个体都不能因任何原因被剥夺使用现金和货币服务---国内居民与国外游客都一样有无条件使用该国现金和货币服务的权利。同时,现金与货币服务是非竞争的(non-rival),任何人接受现金与货币服务时不能妨碍其他人同时接受和使用这样的服务。
事实上,商业性质的电子支付因使用群体庞大所带来的“网络效应”(Network Effect)使得电子货币具有日益稳定的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同样,具有无限法偿的现金的价值稳定也取决于有多少人使用它。由于公平品产生的搭便车(Free-riding)广泛存在,理性的个体不会为“维护法定货币信心”做出任何私人努力,甚至会减少这方面的私人投入(盒马生鲜可能因降低运营成本的考虑拒绝现金支付)。因此,在自由经济环境下,过度的支付工具发行和竞争(如比特币)会产生社会整体的无效率,这无疑会降低法定货币的价值,削弱人们对法定货币的信心(Ritter,1995)。
“无现金社会”在仍旧是一个开放式问题。即使在无现金率达到98%的最接近“无现金社会”的瑞典,其中央银行在2016年仍做出不在近期取消现金发行与流通的决定。
总之,“无现金社会”看似技术进步的客观必然,但头脑清醒的人们总会存有敬畏之心。现在我国南方的大城市已经普及支付宝支付和微信支付了,无现金支付还会远吗,相信用不了几年,我国北方的大城市也会普及,无现金支付并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