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我国电子书市场发展迅速,且在规模和业绩等方面表现不俗。但尽管如此,电子书市场在整体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其健康发展。针对电子书定价、规范电子书市场、电子书发展趋势等一些业内人士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对电子书市场非常敏感、有过深入研究的中国图书对外推广网(CBI)顾问姜汉忠。
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谈及电子书发展面临的挑战,姜汉忠认为,目前国内的电子书仍然处于“纸质书内容电子化”的阶段。另外,他强调,目前国内市场上电子书的价格比较低,比起国外电子书、纸书同价或者几乎同价的情形,中国电子书市场价格整体来讲比较保守。在电子书发展上,国内相对来说比较前沿的做法是搭建专做电子书的平台。根据他的了解,有些出版社成立电子书部门拿到数字出版权后,通常自建平台,自己策划选题。
姜汉忠认为,即便搭建好了这样的平台,要面临的挑战依旧很多:一是电子书出版平台的参与人员大多对传统出版缺乏了解,二是电子书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纸质书编辑提供资源,这使电子书出版面临很大限制———纸书的作者们在与出版社签订合约时,往往不会轻易将电子书的版权一并交给出版社。作者越来越精明,从而给电子书的发展带来不少障碍。
定价成发展掣肘
提到电子书的定价时,姜汉忠表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制约着国内电子书的价格。
首先是电子书内容付费理念不足。
目前,中国大众更习惯在网络上免费阅读,对付费阅读电子书不太习惯,对价格较高的电子书更是不太愿意付费。其次是消费者的电子书阅读习惯还未养成。从内容上来说,电子书的消费者更喜欢阅读题材轻松的小说,对阅读社科类,特别是相对专业的电子书兴致似乎十分有限。但目前小说类的电子书定价普遍很低。最后是电子书对消费对象的要求。
姜汉忠表示,拥有一台电子阅读器,并且能熟练使用它,对于消费者来说本身就有一定的层级要求。尤其是对于年纪偏大的读者来说,对电子阅读器的接受程度不高,熟练使用电子阅读器比较困难。对此,姜汉忠呼吁电子书市场进一步开发更加便于老年人进行电子书阅读的载体。
泡沫之后才是光明
据相关统计,近三年来全球电子书市场整体发展放缓。
姜汉忠认为,传统出版商生产的电子书比例逐渐下降,一些机构据此统计得出电子书市场发展放缓这样的结论也就不足为奇了。同时,他强调在英美等国家,自出版的电子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并不能仅根据传统出版社电子书生产率下降就认为电子书市场在萎缩。姜汉忠认为自出版电子书是电子书市场发展中必须要面对的现象。但目前,国内的自出版业还没有太多发展,电子书市场还没有涉及到这一领域。
2008-2016年电子书阅读器出货量
业内权威人士将电子书市场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即科技诞生的促动期、过高期望的峰值期、泡沫化低谷期、稳步爬升的光明期、实质生产的高峰期。姜汉忠认为国内的电子书市场正处于第三发展阶段即泡沫化低谷期,尽管目前电子书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但姜汉忠也相信“泡沫挤掉了,自然就显得比较衰弱,但这意味着稳步爬升的光明期就要到来”。
努力的方向在哪里
姜汉忠认为,努力适应市场、提高应变能力是电子书未来发展的方向。当前,国内电子书的生产分为以下几种模式:
首先是出版社与电子信息技术公司合作,技术公司主动联络出版社,出版电子书。第二是出版社组建自己的数字出版部门。第三是出版社对外授权,通过版权代理商将电子书版权交给国外有关公司。而常见的电子书生产则是传统出版社将纸质书的内容进行电子化,简而言之,就是从纸张换成电子阅读器。
姜汉忠认为,这种方式只是更换了内容的载体与形式而已。对此,他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如果电子书一味地朝这个方向发展,其结果一定是比较悲观的,甚至是很没有前途的。”
姜汉忠表示,数字出版应是整体化的,从选题策划,到包装、运营、销售,应该形成系统的一体化。传统出版社在数字化出版转型中应该主动成为信息提供商、智慧提供商,实现更多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如客户需要相应的电子书或者需要多少本纸质书,出版社就能提供相应的服务。姜汉忠强调,在数字出版的大趋势下,纸书出版在未来只是信息、智慧提供商众多业务中的一方面而已,不管怎样都很难占据很大的比重。
“数字出版等于出版电子书,电子书出版等于纸书内容电子化,最后数字出版就等于纸书内容电子化”,如果这样理解数字出版、电子书,那么这些值得期待的事物就仍然处于一个“噱头”大于实质内容的阶段。电子书市场前景广阔,然而并不能完全代替纸质书,纸质书还是有一定的市场的,它是有不可以代替的特性。所以只会有所衰退,并不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