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10日,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铜业分会主办,宁波博威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北京安泰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2017年(第十二届)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论坛在宁波召开。本次论坛主要目的是积极探讨新常态下如何应对我国铜加工业面临融资成本过高、产品同质化严重、产能过剩、行业盈利水平下降等问题,为更好地促进我国铜加工行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建言献策。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范顺科、工信部原材料司有色处处长靖大伟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崇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兼组织人事部主任戴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铜业分会副理事长、海亮集团董事长、总裁曹建国,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铜业分会秘书长段绍甫等出席论坛;论坛开幕式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兼重金属部主任胡长平主持。
范顺科表示,目前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持续向好的基础仍然十分牢固,行业现存的产能阶段性、结构性过剩的矛盾,通过深化改革、加快结构调整和持续创新,将得到有效化解。随着新旧动能转换、发展环境改善,行业的整体综合实力将得到有效提升,我国从有色金属生产大国向有色金属强国转变的速度也将得到全面推进。作为铜产业的重要一环,我国铜加工业的发展成就更加令人瞩目。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铜及铜加工材的生产国与消费市场,铜加工材的年度产量(实物量)占到世界铜加工材总产量的60%以上。他将近年来我国铜加工行业的发展特点作了总结概括:一是产量增速放缓,产品结构变动不大;二是华东引领发展,产业集聚效应明显;三是进出口贸易量下降,有触底企稳迹象;四是经营效益出现好转,行业景气有所回升。
靖大伟在致辞中表示,工信部原材料司作为有色金属行业及新材料产业的主管部门,始终高度重视铜加工产业发展。去年,该部利用强基工程的财政资金支持了电子铜箔的发展,在由该部编制的《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已将铜材等新材料产品列为发展重点。他强调,2016年锂电池用铜箔的实际产能约3.6万吨,而市场需求不超过5万吨,但仅2016年宣布新建或扩产锂电池铜箔的产能就超过15万吨。希望大家应理性投资,警惕产能过剩风险。下一步,工信部原材料司将会同有关部门,从加大政策支持、加强行业管理、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等方面推动铜产业的发展。
此次会议吸引了200余位铜加工及相关行业企事业单位代表参加。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中国制造‘2025与铜加工发展机遇’主题交流会”。与会者认为,每一年召开这样的交流会很有必要,在信息化日益发展的时代,信息显得非常的重要,召开这样的会议可以为与会者提供良好的交流机会。
附注:有利行业发展的因素
1技术进步因素
近几年中,我国的铜加工企业通过自身的研发以及国际交流,在铜加工的技术水平上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行业内的一些主要企业在生产设备以及生产工艺上已经接近国际领先水平,国内铜加工材需求对进口产品的依赖度不断下降,国产的铜加工材开始逐步替代进口产品,形成一定的市场竞争优势。
2市场空间因素
铜加工产品应用范围广泛,涉及国民经济中的大部分行业,宏观经济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社会对铜及铜材产品的需求。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也为铜加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市场需求。同时,产业升级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也将带动下游行业对新型铜加工材的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