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落地实施,作为中国传统支柱产业的中国纺织行业在传统纺织技术与新技术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的情况下也在进行着一场变革。随着《纺织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发布,中国纺织行业正式迈进智能化、数字化的转型当中。
一、中国纺织行业现状
我国纺织纤维加工量在过去几年保持平稳增长,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纺织纤维加工量达到5420万吨,同比增长2.3%,占全球纤维加工总量50%以上,根据纺织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预计,未来四年中国的纤维加工量将会以每年100-200万吨的速度持续增长,并于2020年达到6000万吨,增幅稳定在3.5%。中国已然是世界最大的纺织品加工国,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透露,自2010年起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占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额比重增长平稳但增速逐渐放缓,2016年占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已达到38%。然而据海关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中国出口纺织品服装2911亿美元,同比下降4.8%。其中我国纺织品出口额1152.6亿美元,同比下降2.3%,服装出口1758.9亿美元,同比下降6.4%。这也是自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面临的首次全年出口负增长。而2016年,出口情况仍然未见好转,同样来自海关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贸易额2906亿美元,同比下降6.1%。其中,出口2672.5亿美元,同比下降5.9%。这是中国纺织品出口近20年来,首次出现连续两年下降,且降幅逐年放大。零售方面,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稳步增长,2016年零售额达到14433亿元,占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9.95%。
进入2017年,伴随着美国退出TPP,中国纺织品工业开始回温,纺织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逐月逐渐攀升,1-6月规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纺织行业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投资完成额为6030.14亿元,同比增长9.11%。1-5月,主营业务收入29455.7亿元,同比增长9.4%;实现利润总额1495亿元,同比增长10.6%。纺织行业出口呈现出回升态势。2017年1-6月我国累计出口纺织品服装1240.5亿美元,同比增长2.1%。内销增速也有所加快,1-6月全国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同比增长7.3%,较上年同期加快0.3%。
二、中国纺织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1、消费者选择倾向
据工信部信息显示2014年中国居民境外消费超万亿元,购物消费占5000多亿元,购买的物品中服装、鞋类等纺织品不在少数。中纺联信息统计部统计,近几年纺织品电商交易额虽然逐年上涨但是增长率却呈现不断下滑态势。主要原因在于,现阶段中国纺织行业在品牌、设计等方面,与国外水平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2、劳动力成本增幅高于生产力提升
现阶段中国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已经远高于东南亚和非洲等国,在2014年时中国劳动力成本已经是越南的3倍。根据德勤发布报告显示,中国劳动力成本在2005至2015年的十年间上涨了五倍,而根据全球经济研究和政府企业咨询机构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发布的研究结果显示,目前中国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仅仅比美国低了4%且远高于印度,但是中美两国之间单位劳动力的生产率相差悬殊,美国的生产力比中国高出80%至90%。
3、国外政策影响
由于如前文所述的劳动力成本问题,加之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影响,欧美等制造业强国已经将重心转移至印度、越南、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且TPP成员国的纺织服装业都在快速发展,无论是设备还是技术,升级步伐都很快,甚至有个别外商投资的工厂设备,比国内泉州等地的企业设备更为先进,中国纺织品出口遭受到不小的挑战。尽管随着美国的退出,情况稍显好转,但整体依旧。
4、技术相对落后
中国现阶段的纺织技术多半仍旧依赖于传统手工制作,以至于技术远落后于欧美等制造业强国,尽管不少企业引进了国外先进设备然而仍然无法改变行业整体技术落后、生产力低下的现状且一些企业为引进而引进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数字化、智能化的改造势在必行。
三、中国纺织行业面临的新变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大环境、消费者需求、成本等多重因素变化影响下,中国纺织行业也在逐渐发生新变化,主要分为“创新速度加快”、“消费需求多元”、“智能深度融入”三点:
1、创新速度加快
(1)技术创新。当前以智能、绿色、泛在为特征,技术正以平台化、集聚化、融合化的方式涌现。信息技术、纺织技术、材料技术、环保技术相互交融,行业技术创新速度加快。据统计,2008年至2015年中国纺织行业发明专利申请数量逐年攀升,增长迅速。
(2)产品创新。研发周期与时尚周期在缩短,产品迭代在加快。缺少耐心与短暂关注正在形成一种消费趋势,这种需求传导到产业链前端,要求产品开发与供应必须更快速、更敏捷。世界四大时装零售集团之一Inditex凭借旗下品牌Zara的快时尚风格在2016财年销售额同比增长12%,达到233亿欧元,营业利润同比上涨9.4%,为40亿欧元;净利润为32亿欧元,同比上涨10%。而像Boohoo和ASOS可以在2至4周内生产商品,而Zara和H&M为5周,而传统零售商则需要6至9个月。Boohoo和ASOS每周上新量可以达到100件和4500件。
(3)模式创新。新工具与新市场催生新模式。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使得行业模式创新业态日渐丰富,速度日渐加快。Dior、Topshop、Moschino等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在实体店播放时装秀。摩登大道引入VR、AR、智能眼镜等技术,实现购物社交化、娱乐化。双驰企业与中科院共建虚拟现实技术和鞋业产业实验室,将步态测量与VR技术相结合。博柏利和汤米·希尔费格等尝试即秀即买的新模式。
2、消费需求多元
在“消费升级”的当下,消费者对于纺织品的需求也在发生着改变,根据麦肯锡发布的《2016年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对于把钱花在何处更为挑剔,普遍的快速的市场增长已经不复存在,消费者开始增加提升生活品质及体验的开支。其次,据艾瑞咨询和德勤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年轻一代消费者对于质量过硬、性价比高和设计个性这三个方面比较看重,由此可见,追求个性的消费已经取代价格成为现阶段消费者的主要考量标准。
3、智能深度融入
尽管从行业整体上来看技术还相对落后,但已经有越来越多先进智能设备被研发和引进,国内纺织品行业在智能化的发展上相当迅速。中国纺织品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依托CNCS色彩体系,采用码隆科技的人工智能视觉识别平台,进行时尚色彩研究;棉纺智能化纺纱生产线、自动化全成型针织生产线、印染在线检测自动配送系统、化纤自动包装、服装智能仓储系统等在行业内已实现应用;双驰企业为旗下门店配备3D脚型扫描仪;七匹狼在门店中安装和推广3D试衣镜等。
四、中国纺织行业转型概况
为了进一步加快纺织行业智能化、数字化的转型,工信部于2016年发布了《纺织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其中:
1、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纺织装备开发。加强对高性能纤维、生物基纤维等化纤新材料成套装备、短流程新型纺纱织造装备、新型印染等装备的开发生产,提高装备的生产效率、性能功能以及自动化、数字化水平。开发纺织新型传感器、智能测量仪表、质量控制与执行系统,推进具有自动感知、智慧决策、自动执行功能的高端智能装备的产业化开发和应用。推进吊挂系统、智能物流包装、智能机器人、网络化管理信息系统等开发应用。
2、推进智能工厂(车间)建设。推动信息化技术在纺织生产、研发、管理、仓储、物流等各环节广泛运用。研究制定纺织智能制造体系架构、数字工厂(车间)参考模型、通用技术条件、评价验证等智能制造标准。在棉纺、印染、化纤、服装、针织、家纺等行业,开展以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在线工艺和质量监控、自动输送包装、智能仓储、智能管理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智能化工厂(车间)试点示范。通过智能化生产和信息化集成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稳定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劳动生产率提高30%以上,产品开发生产周期缩短20%以上,残次品率下降30%。
3、培育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制定服装测量方法标准,推动人体数据库建设和服装号型标准制定,提高三维人体测量、服装3D可视化及模拟技术的精准性和实用化。鼓励建设消费者与生产企业信息交互平台、产业链协同供应平台,在服装、家纺行业,推广个性化定制和批量定制,直接对接消费需求,用工业化手段生产个性化产品。
均被列入未来五年的重点任务当中。其次,为了能够更好更快的推广智能化、数字化在中国纺织行业中的应用,工信部从2015年起,每年都会公布一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涵盖各个领域,其中纺织行业也是其中重点项目之一。如今三年过去,不少企业也已有所成就。
我国纺织业遇到的问题有出口问题,我国纺织业出口是企业一项很不少的收益,但是从去年纺织业就遇到反倾销调查。调查主要来自于美国,包括倾销调查和补贴调查。
从行业来看,上半年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也面临着严峻的贸易摩擦形势。据统计,上半年,我国产品共遭遇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37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其中反倾销28起、反补贴4起,保障措施5起,涉案金额总计53亿美元。从国别来看,印度立案12起,美国立案11起,位列前两位。
近年来,纺织服装领域案件的发起国多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然而今年上半年美国案件重出江湖。去年6月,美国对我聚酯短纤发起双反调查,是时隔6年后再次对纺织服装行业发起原审调查,其背后的发展趋势值得关注。其中,反倾销调查是针对中国、印度、韩国、越南及中国台湾地区,反补贴调查仅针对中国和印度。倾销调查期为2016年10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补贴调查期为2016年全年。2016年,涉案产品对美总出口约为800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