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啊,花生壳是厨余垃圾啦,不是其他垃圾。”16日,湖里街道兴华社区三航公寓60岁的万阿敏提着两袋垃圾刚走出楼道铁门,被“混入”其他垃圾的花生壳,一下子就被当天“化身”为志愿者的厦门兴华社区党总支书记陈旭玲的“火眼金睛”逮到了。
“哎呀,真是糊涂了!”万阿敏不好意思地说,虽然自己也是受过培训的垃圾分类志愿者,但有时还是难免会扔错了桶。“茶叶是厨余垃圾,染发剂、口红、指甲油是有害垃圾,烟头是其他垃圾,牙膏皮是可回收垃圾。”她口里不停重复着这些“常识”。
“垃圾分类工作,最难解决的就是居民的意识观念,需要持之以恒。”陈旭玲说,对垃圾分类的宣传,应该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渗透”,不同的人用不同方法,既要“利诱”,又要引导和督导。
自3月开展试点工作以来,兴华社区的做法,主要是将“互联网+”和志愿者的行动结合起来,全方位推广垃圾分类。每天上午8点多,当兴华社区的居民走下楼,准备将垃圾袋投入垃圾箱时,早已等候在一旁的志愿者们和垃圾分类督导员就会上前来,耐心进行讲解。发现投放错误的垃圾,志愿者会拍照上传到社区的网络上,进行登记和监督。志愿者不在的时间段,社区网格化信息平台的监控系统也“紧盯”着垃圾桶,谁扔错了垃圾,一目了然。社区工作人员坐在显示屏前,就可以实时查看垃圾的投放情况,通过“互联网+”方式进行针对性指导,提升居民垃圾分类投放的准确率。
兴华社区志愿者袁瑜花说,她相信志愿者的热忱可以温暖到居民,持久以后就会有所改变。有一次,兴湖小区一名男子要扔一个酒瓶,她提醒对方要先把瓶子里的液体倒掉,结果这名男子不高兴。等男子离开时,她自己帮忙从垃圾桶里拿出酒瓶倒出液体,不想男子回过头来跟她道了一声谢谢。
如今,兴华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已在辖区内全面铺开,目前参与率已达到80%以上。其中,最先开展工作的试点小区兴湖小区,参与率、准确率都高达90%以上。据悉,日均生活垃圾量已接近5000吨的厦门,面临垃圾围城的威胁。今年初以来,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和垃圾不落地工作,提出了“2017年岛内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和垃圾不落地,岛外扩大试点、逐步推开”的总体要求。
垃圾分类重在意识,只有人们有垃圾分类的意思,这项工作才能搞好,想要有意识,那么就要社区、街道的大力宣传,不然的话,人们是不会意识到垃圾分类的,垃圾分类一句话,政府宣传好,群众觉悟高。
其实国内已经有很多社区早就实行了垃圾分类,我们来借鉴一下。
2013年6月,深圳鼎尚华庭小区被坪地街道市政服务中心确定为“垃圾减量分类示范小区试点单位”。物业公司负责人认识到,垃圾减量分类是一项利国利民、推动低碳环保发展的好事。垃圾减量分类试点示范工作得到了坪地街道市政服务中心大力支持、指导与帮助,组建了垃圾减量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市政服务中心领导及工作人员经常现场指导和协调,管理处全体员工一道努力配合相关部门的工作。明确了工作目标,细化了工作措施,为鼎尚华庭小区垃圾减量分类试点示范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为确保垃圾减量分类试点示范工作的质量,小区管理处在坪地街道市政服务中心的支持下,按照垃圾减量分类试点示范要求给小区各单元和公共区域配置了一批分类垃圾桶,向每户住户免费发放了厨余垃圾桶以及11万个垃圾袋,小区的垃圾收集容器加贴分类标识与投放时间,并且对地面进行硬化处理,确保场地干净美观。小区建立了垃圾减量分类指挥中心,提供咨询、有害垃圾专项收集、公示可回收物价格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