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欢庆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创办的第一所综合大学——内蒙古大学即将在9月7日迎来建校60周年。
“六十载躬耕不辍,一甲子春华秋实。6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内蒙古大学立足祖国北疆、扎根民族地区,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功能,面向自治区经济建设主战场,奋力前行,为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校庆前夕,围绕内蒙古大学的创办历史、办学理念以及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等问题,内蒙古大学党委书记朱炳文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着眼自治区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
中国经济时报: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创办的第一所综合大学,内蒙古大学即将迎来60岁生日。在此请你介绍一下内蒙古大学过去60年的建校历史以及在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中所作的贡献。
朱炳文:学校因时而起,使命因势而生。1957年10月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10周年之际,在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胜利完成之时,因应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经中央批准,在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人民委员会主席乌兰夫的主持下,内蒙古大学正式筹备成立。党和政府从北京大学等国内十几所著名高校,选派一批知名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组成了建校初期高起点的师资队伍,带来名校积淀悠久的治学传统和崇高的大学精神,为内蒙古大学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办学基础和优良学风校风。
一所好的大学必然要有家国情怀、民族责任、社会担当,在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的大格局中,谋划学校的定位和方略。建校初期乌兰夫提出“双重任务”办学方针:既要注重质量与水平,在全国达到一定高度,成为自治区最高学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又要承担起繁荣发展内蒙古文化、培养少数民族知识分子的任务,明确了内蒙古大学发展方向。历代内大人栉风沫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不辱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乌兰夫提出的“双重任务”办学基本方针,围绕民族特色、地区特色与高水平办学,并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内蒙古大学认真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着力在解决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问题上下功夫,及时增设了电子系、经济系、法律系、计算机系等,时至今日,学校从建校初期的7个系8个专业已经发展成为21个学院87个专业,涵盖10大学科门类,年招生规模从建校时的300多人增加到6200多人,目前在校生总数已达30000多人。努力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以及技术支持、决策咨询的需要。
内蒙古大学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内蒙古的发展需要人才,人才是一个地区发展的主要动力,除了内蒙古大学以外,还要建设一些技术学院,培养技术人才,这样内蒙古的经济的发展前景会更好一些。
对于内蒙古的干部的培养也不容忽视,这是同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事情,没有优秀的干部,发展经济就很困难。
少数民族干部同本民族人民群众有密切联系,熟悉本民族的历史和现状,熟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了解本民族人民的思想感情和要求愿望,了解本民族和本地区的特点,他们是党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巩固和完善,民族问题的最终解决,都必须有一大批德才兼备,坚持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又能密切联系群众的少数民族干部。因此,努力造就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特别是注意培养少数民族的高中级干部,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