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赴东南亚旅行,在泰国曼谷机场发现一个现象:机场内所有的垃圾桶都是透明的,通常两个透明的垃圾桶摆放在一起,一个标有循环的图示,一个标有普通垃圾的图示。起初,笔者对此透明垃圾桶并未在意,直到前去扔垃圾时,停留了一下,本能地看了一眼两个桶内的东西,才将手中的垃圾扔入正确的桶中。至此,突然对“透明”的用意有了领悟——原来,透明的垃圾桶可以有效帮助我们识别垃圾类别,正确分类,提高垃圾分类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透明垃圾桶的出现最初是为了防止恐怖事件的发生。泰国在百丽宫爆炸案发生后,曼谷市政府要求环卫部门将垃圾袋的颜色从黑色换成透明,并购置大量透明垃圾桶放置在商场、车站、机场等人流较多地区。现如今,透明垃圾桶发挥了新的作用,那就是督促路人自觉地将垃圾分类丢弃。
我国倡导垃圾分类已有多年,但成效并不明显。在居民区、公园、商场等公共场所,随处可见不同颜色的垃圾桶,方便公众丢弃不同种类的垃圾。可一个现实问题是,有多少公众在丢弃垃圾时按照不同种类进行投掷呢?
笔者认为,并不是公众没有环保理念或者对垃圾分类不支持,而是绝大多数人对垃圾分类的具体名目并不充分了解和知悉。对于生活垃圾,哪些可以循环利用、哪些不可以,哪些有毒有害,哪些是普通垃圾……对于这些具体的垃圾种类,公众没有足够的动力和时间去研究,加之缺乏足够的宣传和普及,公众往往并不掌握相关知识。这种情况下,要求公众在随手丢弃垃圾的瞬间进行有效分类,既困难也不现实。
透明的垃圾桶,可以由透明塑料箱内放置透明塑料垃圾袋来构成,它以一种简单和直观的方式,简化了公众对垃圾分类的识别过程。以笔者的亲身感受,因为垃圾桶是透明的,在丢弃垃圾的一瞬间,人会本能地看向垃圾桶内的物品,然后反射到大脑,和手中即将丢弃的垃圾进行区别,之后丢入相同或类似的桶内。这一过程用时极短,不需要特别学习,如此就简单有效地缓解了对垃圾分类认知的困扰,方便公众自觉地进行垃圾分类丢弃。长此以往,还可以帮助公众培养良好的习惯,增强垃圾分类的知识。
当然,透明垃圾桶也有弊端,就是垃圾公然置于肉眼所见之处,恐有不够清洁和美观之嫌。对于这一问题,可以通过督促清洁人员及时更换透明塑料袋、清洁桶壁来解决。垃圾分类任重道远,丢弃垃圾这第一步至关重要,我们要让公民的“随手一丢即完成分类”简单易行。
处理垃圾的好方法很多,在于我们能否发现,并且切实的实行,在垃圾桶方面,智能垃圾桶对垃圾分类很有益处,使人们能够更加有效的给垃圾分类,这个透明的垃圾桶也有一些用处,也可以帮助人们来垃圾分类。
记者宿州市在浍水路、淮河路等路段看到,街道两旁都设有垃圾分类箱,每隔百十米就能看到一个,这些垃圾箱左右两边的箱体表面均有绿色“可回收物”和黄色“其它垃圾”的标识,“可回收物”下面标志着纸类、玻璃、金属、塑料等,“其它垃圾”的下面标志着果皮、树叶、食品残留、灰土等。垃圾箱的顶部中间位置设有“投烟处”和“有害物”等。
路边一小伙子骑着电瓶车在垃圾桶前停下,把吃剩的早餐袋子往不可回收垃圾箱一扔,记者上前询问其了解垃圾分类吗?他表示赶时间没有那个功夫。记者随后又采访行人黄先生,他表示家里的生活垃圾都是一袋袋拿下楼一股脑扔在垃圾桶里,基本不会花时间一一分类,再说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分。
记者观察发现,宿城几乎每条街道都能看到一个个绿色垃圾箱的身影,这些“绿巨人”容量大、好投放,“生意”非常火,而分类垃圾箱相对而言“生意”清淡了许多。虽然每个垃圾箱都标明了投放种类,实际上却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记者随机查看了几个分类垃圾箱,发现“可回收物”箱内有白色早餐袋、一次性透明塑料杯,包装袋等生活垃圾,而“其它垃圾”箱里也有白色塑料袋、纸盒、吃剩的食物等。分类垃圾箱形同虚设,即使有人往里扔垃圾,也很少会认真观察垃圾箱两边的分类标识。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家里拿出来的垃圾都是袋装直接扔在没有分类功能的大垃圾桶内,路边的分类垃圾箱基本没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