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免垃圾在收运时的二次污染、避免垃圾撒落、避免污水流入沟河湖里,我区从2016年开始,陆续投入5800万元,购置了75台容量不等的自装卸垃圾车,分发到全区40个镇乡街道,采用“车车对接流动压缩”垃圾收运模式,实现了“村收集、镇清运、区处理”的垃圾日产日清。如今乡村环境卫生不仅变得清爽有序、干净整洁了,而且提升了广大群众的生活品质,赢得了老百姓的交口称赞。
现场直击:车车对接,及时清运
“垃圾在转运时难免会撒落在地上,但转运结束后我们会立即清扫。”近日,记者来到厚坝镇复兴社区,正赶上李传艮师傅把自装卸垃圾车中的垃圾,转运到16吨的压缩垃圾车里,然后运到万家山垃圾处理厂。
家住厚坝镇复兴社区、开垃圾车已有9年的李传艮,早上5点就起床,开着两吨的小型垃圾收运车,穿梭于7个村、1个社区收运垃圾。“这种‘车车对接流动压缩’垃圾收运模式,不仅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避免了垃圾二次污染,还节约了运行费用,同时达到了收集—对接—处理全过程垃圾不落地、污水不渗滤的效果。”经历过从传统垃圾压缩中转站模式,到“车车对接流动压缩”模式的李传艮深有体会。
部门访谈:加大投入,改善民生
“我区农村垃圾采用‘车车对接流动压缩’收运模式,不仅有效避免了垃圾收运时的二次污染,而且避免了垃圾撒落、避免垃圾污水流入沟河渠堰。”区市政园林管理局市容环卫科科长何兴中介绍。
自我区2010年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以来,汉丰、镇东、赵家、丰乐等6个城区街道实行网格化管理,环境卫生大变样,城区环境清爽干净、整洁有序。但农村环境卫生有所欠缺,村民乱扔乱丢垃圾现象还很突出,特别是生活垃圾收运、治理较难。针对这一现象,我区围绕治脏、治乱、治水、治差、亮化、绿化“四治两化”的治理原则,规范生活垃圾收运模式,从2016年伊始,陆续投入5800万元,购置了75台容量不等的自装卸垃圾车,分发到全区40个镇乡街道,采用“垃圾桶+前端收运车+大吨位压缩车”的收运模式,按照“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三级垃圾直运体系,在各村组搁放了垃圾桶。鉴于农村村级道路狭窄、弯道多,大吨的垃圾车无法开到各村组,于是就采用自装卸垃圾车收集,然后转移到大吨位的压缩垃圾车上,最后运到垃圾厂进行处理,切实做到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达95%。
“‘车车对接流动压缩’是采用全自动封闭垃圾收运模式,不仅避免了垃圾在倾倒过程中四处撒落,还避免了垃圾气味到处散发。”厚坝镇环卫所所长万军对“车车对接流动压缩”垃圾收运模式十分称赞。
百姓声音:没有臭味,心情舒畅
“这里原来没有搁放垃圾桶,我们的垃圾就堆在院坝里或者丢在公路上,确实影响环境卫生。现在有了垃圾桶,垃圾直接丢在垃圾桶里,每天有专门的师傅来收运,我们都养成了垃圾入桶的好习惯。”九龙山镇广佛村村民廖谋常表示。
“有了‘车车对接流动压缩’收运垃圾方法,每天的垃圾都有垃圾车来收运,垃圾从没隔夜,我们心情都舒畅些。”厚坝镇大坝村村民颜传顺说。
“由于道路狭窄,弯道也多,我们这里大吨位的垃圾车无法开进来,每天都由师傅开着小型垃圾车来收运垃圾,我们只需把垃圾放在路边垃圾桶里。有了垃圾车天天收运,我们农村也跟城里一样,干净清爽、整洁有序,住在这里舒适。”镇东街道安居村村民肖盛文表示。
生活垃圾已经成为人们必须要解决的事情,其方法多种多样,各地会选择适合自己地区的方法来进行,有的地区有资金,可以购置先进的设备,而有的地区财力不足,但是人员很多,可以动员大家都来参加到处理生活垃圾的宣传上来,使老百姓能自觉地处理好生活垃圾。
去年参考资料:
记者近日从重庆开州区整治办获悉,该区在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通过不断探索与创新,启动了“30+30+30”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运行模式,有效解决农村脏、乱、差的“老顽疾”。
第一个30公里(内圈层):距城区30公里内的汉丰街道、云枫街道、文峰街道、镇东街道、赵家街道、白鹤街道,以及镇安镇、竹溪镇、渠口镇、厚坝镇等,采取“240升的垃圾桶+8吨压缩式垃圾车”的收运方式,将垃圾收运后直接运送到渠口镇万家山焚烧发电厂集中处理。
第二个30公里(中圈层):距城区30公里之外、60公里之内的和谦镇、温泉镇、铁桥镇及所属村(社区),采取“车尾对接,流动压缩直运”模式,采用3吨密闭垃圾车收运,然后倾倒在16吨压缩式垃圾车上,再运送到江里片区的临江垃圾厂、东里片区的温泉垃圾厂、浦里片区的赵家垃圾厂进行规范填埋处理。
第三个30公里(外圈层):距城区60公里之外的白泉镇、大进镇、巫山镇等7个边远乡镇及所属村,采用以“焚烧为主,热解气化处理为辅”的处理方式,由属地政府为村民负责项目建设,通过“就地热解、无害化处理”的方式,降低运行成本,切实有效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