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高速,走在开化县的钟秀广场,一侧是清澈的芹江缓缓流淌,广场里亭台、草坪、绿树相映,一幢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在绿水青山的衬托下,构画出一幅烟雨朦胧的诗意画卷,别有一种显山露水的记忆乡愁。
“这幢建筑就是高速路口公厕,已经成了国家公园里的一个景观节点。”近日,开化县环卫所副所长江永衡带记者见证公厕改造的成果,他这样介绍。
走进公厕,只见地面明亮干燥、不见水渍污渍,几处墙上挂了几幅开化的风景照片,地上摆放了四五个用樟木做成的圆凳供人休息,一些绿色植物有序装点空间,提升了室内的“颜值”。闻之,空气清新无异味,让记者怎么也想不到这是如厕的地方。
“到这里上厕所真舒服,是享受,太美了。”马金镇的姚兴和到城里走亲戚,他上完厕所,感慨地告诉记者。
一边的公厕保洁员徐小花相告,厕所变美变干净了,附近的居民还有游客都喜欢来这儿方便,每天有三四百人,“我一天没得空,只要地上有一点水渍就用拖把拖干净。”
江永衡告诉记者,这里的公厕不再只是“洗手”场所,而是兼有卫生整理、休息与审美、文化等多种功能,是展示城市形象、体现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今年,为了提升开化城市的“颜值”,为建设国家公园、为全域旅游加分,按照“一类公厕30%、二类公厕40%、三类公厕30%”的比例布局,根据“一卫一策一景”的原则,对县城的28座公厕进行了全面的改造。改造后,做到舒适干净、实用耐用,并进一步提升外观环境品位和内部设施设备水平,使之成为文明城市、美丽开化的一道风景线。“原先是用脚踏冲便的,现在是自动感应冲便。”他介绍,这个高速路口公厕是按照一类标准进行改造的。公厕外立面采用徽派设计,水磨砖砌出向外挑的檐脚,顶上覆瓦,仿古门窗。公厕内部则呈现出现代气息,隔间清爽整洁,洗手龙头也采用感应式,这样不仅节约了水资源也减少了设施损坏率。原先的公厕是封闭式的,现在增添了采光与通风,添加了除臭设备,极大地降低了厕所异味。
对于公厕革命,我国的一些经济发达地区都在实行,而一些县域小镇却比较落后,发达城市的公厕革命做的好,公厕里面有空调,无线网络,休息室,有的还有自动售货机和自动提款机,而一些小镇的公厕能做到干净整洁就可以了。
相关资料:
城市公厕是城市文明的一张名片,反映城市文明健康的程度,也是体现城市文明细节的基础设施,具有促进社会文明的作用。开化县老城区公厕大多是旱厕演化形成,虽经不断整治,绝大多数的四周没有拓展空间。厕所白墙,无法擦洗;厕所地面用瓷砖,非常滑;厕所没有清香设施,有较重的异味;厕所做不到24小时保洁,因为不具备管理间。城区公共厕所共有31座,合计男小便池98个、男厕蹲坑89个、女厕蹲坑106个、残疾人卫生间46个、洗手池77个。为进一步完善开化县城区公共厕所环境卫生和使用功能,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建设国家公园,只能以“一卫一策一景”为原则,按照国家二类公厕标准进行全面提升改造。今年3月16日,开化县委书记赴住房城乡建设局调研工作,提出:“公厕是城市的民生项目,改善如厕环境,让公厕飘着清香,市民满意就是政府需要做的。”
地域特色县城,要有地域特色公厕。开化县没有走上贪大求洋追求豪华的路子,而是结合实际,把乡土人才引入创新。他们走出去,学习被评为全国最美公厕所在县(市)的改造经验。出台《开化县推进城乡“厕所革命”的实施意见》,对“厕所革命”作出详尽安排,使全县城乡公厕建设管理工作与开化的全省美丽乡村示范县、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相匹配。
在城市环境中,更多地采用几何形体,材料采用现代材料,造型简洁;在绿地、公园等环境中,公厕形体自然,花草树木协调周边环境,选用木、石材等自然材质与环境相呼应;在和其他建筑结合的公厕中,与其附属建筑风格统一;在人流相对集中的地段,如车站、广场,有流动性的装配公厕。县委县政府把公厕改造列入政府投资项目,总投资逾千万元,县人大批复2017年先期财政安排600万元改造专项资金。
增设第三卫生间及母婴室,以提升公厕硬件水平。考虑特殊人群,实现无障碍通行。按照国家二类公厕标准,强化公共厕所内部照明、通风、除臭、环保设施改造。对南站、江滨路、工人路等12座公厕增加第三卫生间及母婴室,终结公园及景点无母婴室的历史。地下全部纳管,做到无害化处理。推广智能化洁具及人性化设施的使用,提升公共厕所使用舒适度,打造生态、智能、人性化公共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