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副部长、PPP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史耀斌11月1日表示,要严把PPP模式的适用范围和边界,防止将商业项目和纯工程项目包装成PPP项目进行融资,坚决剔除不规范项目。同时,出台PPP税收政策,制定金融支持政策,完善要素市场化定价机制。
他是在当日由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上海金融业联合会共同主办的“2017 第三届中国PPP融资论坛”上做出上述表示的。
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已进入开发阶段的项目达6778个,总投资约10.1万亿元,其中已落地项目2388个,投资额约4.1万亿元。我国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PPP市场。
在制度建设方面,史耀斌称,将完善法规政策体系,配合做好PPP条例等制定工作,统一顶层设计。出台PPP税收政策,制定金融支持政策,完善要素市场化定价机制。加强市场自律建设,规范第三方专业服务市场。此外,还要创造公平有序的营商环境,提高民营企业参与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保证企业合理投资收益。政府要带头遵法履约,通过细化财政、金融、价格等支持措施,提高民营企业的竞争能力。
现在一个PPP项目要找到资本金不难,贷款也不难,但要做到有限追索项目融资才难。对社会资本而言,特别是从民营企业的角度考虑,把一个项目总投资20%-30%的资金作为资本金砸进去,与政府签定期限长达10-30年的合同,剩下的资金通过贷款等方式实现,风险是非常大的。若是失败,要优先还债,资本金有可能血本无归。所以一般来说,国际上PPP项目都是基于项目融资,即通过项目本身的收入(来自于使用者、政府或二者)、资产和合同权益通过合同安排等来分担风险。如果项目失败,也只是本项目的项目公司破产,而社会资本的母公司不会受太大牵连,即金融机构对母公司的追索是有上限的。这是国际上特别是发达国家PPP和发达国家投资者到发展中国家投资PPP的通行做法。
国内金融机构对PPP项目一直很慎重,要求社会资本的母公司完全担保,甚至要求政府担保。另外,因为PPP完全取决于合同来分担风险,金融机构也很担心万一地方政府不守信用怎么办?财政部对此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推出示范项目、成立1800亿元的PPP基金,以及两会期间国务院今年又批复给国家开发银行1.2万亿PPP专项基金等,除了引导项目投资导向,引导地方规范运作PPP,同时也是给项目和地方政府增信。
PPP项目很适合我国的国情,我国公有制经济很多,一些项目需要资金,也需要民间资本的进入来参与建设,新鲜的血液会一些项目活起来,所以需要进行PPP项目,对于PPP我们不是放手不管,而是要加以监管,使其更好的为人民和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