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惠丽委员建议
建三地一体再生资源回收网络
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叶惠丽委员建议,京津冀三地要构建固体废物协同处置和循环利用产业体系,推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协同发展。
“工业废弃物、废旧车辆、废家电本身就是放错了地方的财富,是城市矿山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面对京津冀三地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如何遵循循环经济‘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对固体废物进行有效处理,这不仅关系到京津冀三地的环境保护,也涉及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叶惠丽说,这一问题涉及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升级转移两个重点领域,是促进三地错位发展、融合发展、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京津冀三地固体废物处置利用存在的问题是,三地行政壁垒妨碍协同处置。
叶惠丽建议,要建立三地一体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打破天津、北京、河北三地行政区划壁垒,借助“互联网+”,建立新型回收交易平台、智能回收新模式和逆向物流回收网络,形成扁平化、高效率、信息化的京津冀三地一体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促进废旧资源按市场化配置原则向加工基地集中,实现再生资源的规模化聚集。要进一步完善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基地空间布局。以资源定发展,建设一批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基地。要充分利用天津、北京、河北现有的产业园区,根据资源种类加以改造提升,实现产业聚集效应。要采用“飞地经济”模式建立新园区。在京津冀三地产业布局过程中,三地政府可以采取共建园区的方式,构建京津冀“飞地经济”合作模式,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行政区划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资源互补、协调发展。
蔡国雄委员建议
构建固体废物协同处置体系
京津冀污染物的排放,以固体废物排放量最大。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台盟北京市委主委、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蔡国雄建议,构建京津冀固体废物协同处置和循环利用产业体系,是改善京津冀生态环境、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的重要路径。
蔡国雄建议,该产业体系要具有规模化、集约化、高值化、无害化特征。围绕北京周边以及在大宗固废集中的地区,应建立一批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产业基地;建立京津冀三地一体的规范化回收网络,完善城市固废和工业固废收运体系,实现废旧资源的大规模聚集;要衔接回收、初选、分拣、加工再生、高值化利用以及无害化处理各个产业环节,打造固体废物循环利用产业链条;要有一个物流支撑系统,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
在操作层面,蔡国雄认为,要建立京津冀固体废物协同处置和循环利用省部级联席协调机制,逐步破除限制跨区域综合利用的体制机制障碍。健全固体废物、再生资源法律法规,出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法》,做到有法可依,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规定。如,明确从事回收与再生资源企业的准入门槛,明确商品生产企业和商场的回收责任等。建立京津冀统一的固体废物协同处置和循环利用行业标准体系,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统一的行业管理政策,清理不利于三地一体化发展的屏障。
政府还应推行绿色采购,或制定一些强制措施推广使用再生产品,为固体废物处置企业提供一定的市场空间,为全社会循环化起到一定的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