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是我提前在家里分好的生活垃圾。”家住中新天津生态城景杉小区11号楼的居民刘云霄一边往智能回收机投放垃圾,一边对记者说。记者留意到,刘云霄用手中的积分卡放在机器感应区上一扫,机器很快“吐”出一个二维码,而智能系统则会给卡内充入相应的积分,拿着积分卡,她就可以去小区便利店换取相应的生活用品。
早在2013年,生态城便已经在区域内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按照“每日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低于0.8千克、垃圾回收利用率大于60%、危废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三个固废指标体系,经过数年的探索与实施,形成了“源头减量-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综合处理”的垃圾管理模式,构建起了一整套能复制、可推广的城市生活垃圾全过程管理体系。这种利用新技术加激励措施的模式,逐渐引导生态城居民养成了垃圾分类的生活习惯。
近日,天津市委市政府对外印发《关于天津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从今年起,全市正式启动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日前,记者来到生态城进行了一番实地考察,探究生态城在垃圾分类上是如何实践的,并寻找它所带来的样本意义。
垃圾不能随便扔
垃圾袋垃圾桶都有专用色
居住在生态城,垃圾可不能乱扔,大家都有这样的环保意识。但走进生态城的各个居民小区后会发现,这里的垃圾桶分蓝、绿、灰三种不同颜色,那垃圾到底该怎么扔呢?
虽然都是垃圾,但也要分门别类地处理。记者了解到,一般的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大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以及其他垃圾等,都有不同的“归宿”。
可回收垃圾:通过生态城智能分类回收平台,居民将可回收垃圾直接投放至智能物回终端机获得相应积分,由专业回收人员定时定点收集,并完成后台二次分拣工作,委托专业资源化公司对各类可回收物品进行资源化再利用。
厨余垃圾:利用积分奖励手段,鼓励居民用黄色专用塑料袋盛装,投放至专用垃圾桶;餐饮企业与清运单位签订协议,餐余垃圾用专用垃圾桶盛装。清运单位将居民区和餐饮企业的餐余垃圾统一收集并运送至餐厨垃圾处理站进行集中处理,实现资源化利用。
其他垃圾:用白色塑料袋盛装,通过气力投放口进行投放,利用气力输送系统收集至转运站进行密闭收集,统一运输至生活垃圾焚烧厂,进行焚烧发电处理。
有毒有害垃圾:居民将分类出的有毒有害垃圾投放到小区公共区域的有毒有害垃圾桶中,物业公司定期收集,定时交由环卫作业部门统一运输,并委托专业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理。
大件垃圾:通过电话或智能物回终端机预约的方式,由专业回收人员上门统一收集至大件垃圾存储间或生态城智能分类回收中心贮存,委托专业资源化公司进行资源化处置。
“只要看清楚颜色,就不会扔错。”刘云霄向记者介绍,蓝色是可回收垃圾桶,绿色是厨余垃圾桶,灰色则是其他垃圾桶。“每三种颜色垃圾桶就会组成一个垃圾桶站,桶站还设置分类宣传栏,指导刚接触垃圾分类的居民如何正确投放。”
垃圾分类换积分
激励模式 调动居民积极性
2017年,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对外发布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其中明确了对正确分类投放垃圾的居民给予可兑换积分奖励。在这项规定出台的背后,生态城摸索出的激励模式“功不可没”。
“虽然生态城很早就要求居民进行垃圾分类,但由于居民既没有形成垃圾分类的习惯,也没有参与垃圾分类的动力,因此在推广初期效果并不好。”据生态城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倡导居民自律和社会参与,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2014年8月,生态城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回收工作,在具备条件的社区及公建单位布设了垃圾智能分类系统平台,建立社会化源头减量机制。
据了解,平台主要回收各种纸类、塑料、金属、玻璃、衣物等可回收垃圾,以及电子产品、废旧家电等大件垃圾。生态城将可回收垃圾与居民消费直接挂钩,居民将可回收垃圾、电子垃圾等投入智能终端机刷卡获取积分,随后可以利用积分在便利店或相关商铺换取等额产品。各种可回收垃圾由专业资质处理公司进行合法、合理处置,实现资源最大化循环利用,以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截至2017年12月底,生态城垃圾智能分类系统平台已安全稳定运行三年多,完成终端设备布设30台,覆盖21个居民区、6个公建单位,居民办理积分卡16415张,产生物品积分2686分、消费物回积分1791分,每月积分卡活跃用户超过55%。
下一步,生态城还将对生态城垃圾智能分类系统平台进行升级,增加防盗等全新功能。同时,以智能终端机为载体,结合微信公众号、APP客户端、5890热线电话服务等,实现线上线下互动,进一步方便居民参与到垃圾分类中。
建个综合体验馆 垃圾分类一看就懂一看就会
为了帮助居民更多地认识垃圾分类、了解垃圾分类,国内第一座集垃圾转运、技术交流、科普教育、宣传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体验馆——中新天津生态城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体验馆同样在生态城落成。该体验馆于2015年对外开放,可展示城市生活垃圾产生-收集-运输-处理-利用-产品的全过程。
走进体验区,玻璃地板下的圆盘中凌乱摆放着矿泉水瓶、电脑键盘、纸张、水果核等各种垃圾。随着眼前的门打开,将参观者带入了一个模拟场景中。“我们通过小区实景再现与三折幕影片相结合的方式,给参观者身临其境的感受。”垃圾管理体验馆工作人员介绍说。
居住在生态城的一位居民在做完早餐后将厨余垃圾整理好,电话联系专业回收人员上门回收大件垃圾。随后,这位居民下楼至社区内的垃圾智能分类回收平台,将可回收垃圾贴好二维码后投放。专业工作人员在回收垃圾后会通过二维码将积分直接打入居民积分卡。最后,居民将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投放至垃圾气力输送投放口。垃圾由投放口经由地下垃圾气力输送管道到达中央收集站,后被运送至垃圾处理厂。随着体验结束,参观者再次回到起点,玻璃地板下圆盘中的垃圾也被一一归类,实现分类投放。
除了模拟垃圾分类,垃圾气力输送系统2号收集站也在馆内,参观者可以通过中控系统及视频监控系统,看到气力输送系统运行的全过程,了解这一系统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另外,馆内还设计了展望区,通过短片、展板、模型、互动游戏等方式,让参观者全面了解生态城在垃圾分类及资源化方面所应用的创新技术与模式,展示生态城垃圾分类工作的意义与美好愿景。
借助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体验馆这一载体,生态城还针对中小学和幼儿园积极开展环保工业游“垃圾去哪了”公益活动,进一步普及环保知识,树立垃圾分类理念,切实做好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并在进社区走访宣传的基础上,邀请居民来到体验馆进行参观,帮助市民进一步普及环保知识,树立垃圾分类理念。“在这里能够切实感受生态城垃圾的流转过程,真是不可多得的体验。”家住万通新新家园的王霞曾来到这里参观,她告诉记者,今后要将这种环保理念在生活中践行,并向周围的朋友和居民传播垃圾分类理念。
垃圾最后去哪了 地下管网转一圈出来变成宝
在生态城居住,很少能够看到垃圾运输车,也闻不到垃圾袋散发出的异味。无法回收的那些垃圾都去哪里了呢?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原来,在生态城,它们会经历一场“奇妙的飞行”。
刘云霄告诉记者,当她每天分装好不同种类的垃圾后,会投放到楼道内的气力投放口,而这些垃圾去了哪里,她也十分好奇。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原来市民丢下的垃圾会掉入深埋地下的垃圾管网入口,超声波传感器将探测到的信号传导到中央控制中心,自动控制入口阀门打开,在管网空气负压的带动下以25米/秒的速度从地下垃圾回收管网中飞驰而过,大概1分钟左右,高速运动的垃圾就来到了位于生态城地下的中央垃圾收集站。
接下来,等待垃圾们的是生态城的微生物处理车间。在这里,垃圾中的油脂部分通过分拣、上料、好氧分解、油水分离、水处理,可提炼出废弃油脂,并最终生产出工业皂粉,用于相关立面的环卫保洁。而有机部分通过好氧分解技术转化为有机肥料,用于花草树木养护。垃圾不能回收利用的部分,则被密闭压缩后运到几公里外的汉沽垃圾焚烧发电厂,以电能的形式通过电网传回,为生态城再续光明。
据了解,该技术采用瑞典先进技术,全过程具有密闭化、自动化和机械化等特点。在收集过程中,垃圾不经人工倒运,免除了传统垃圾收集方式中需要使用大量人力、物力的弊端,可以减少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并可保持高度的环境卫生状况,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目前,生态城南部片区垃圾气力输送系统包括中央收集站、公共管网和物业管网,已建设运行四套系统,服务覆盖面积6平方公里,可服务人口约10万人,总设计输送能力87.2吨/日。
相较国外有差距 垃圾分类还需清除几个拦路虎
生态城垃圾分类已经开展了5年,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美中仍有不足。
首先,在很多城市的小区里有三个垃圾桶,分成厨余、可回收和其他,运走时却倒在一个桶里。“以前分类处理终端没有建设好,最后‘一桶’进了填埋场,分类成了形式主义。”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金宜英曾说。而目前,由于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生态城乃至滨海新区也存在类似问题。
其次,垃圾分类缺少政策性文件支持。记者了解到,从国家层面来说,都是方案或指导意见,没有法律法规约束,这就导致了目前居民在参与垃圾分类时一直是以激励的方式,而没有相应的政策约束。
第三,居民习惯难以一时更改。家庭垃圾,厨余占一半,在垃圾分类推动的过程中,最难做的是厨余垃圾的分离。按照我国居民的生活习惯,厨余垃圾并未养成分离的习惯。根据测算,一个人平均一天产生1公斤垃圾,按照平均一个家庭2.5个人计算,一个家庭日均产生垃圾2.5公斤,其中有一半左右是菜叶、剩饭、果皮、蛋壳、茶渣、骨头等厨余垃圾,而且这些厨余垃圾,都没有得到有效分离和回收再利用。
“垃圾分类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生态城城管局相关负责人看来,目前全球范围内垃圾分类做得比较好的国家,也是经过很漫长的一段时间后才达到现在这种程度。今后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个人,都应共同推动垃圾分类在国内的推广。生态城也将在配套设施、宣传活动、激励举措等方面推陈出新,推动垃圾分类进一步在生态城落地生根。
综合体验馆这个方法对于实现垃圾分类确实有效果,而且方法新颖,很吸引人的眼球,所以效果也特别好,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复制这个方法,所以说,实现垃圾分类的方法很多,一些地区的好方法可以复制到另一个地区,一样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