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要换成256G全面屏的、电脑要换成平板笔记本二合一的、吸尘器要换成扫地机器人、电视机要换成4K智能的……随着科技的进步,家电升级换代的速度正越来越快。
买新电器是轻松愉快的,处理旧电器却有些烦——扔了舍不得、卖又卖不出价、放又没地方放,这已成为很多市民的“痛点”。
“痛点”同样困扰着家电回收资源再生企业,他们深陷“游击队”的包围圈,无论是价格、覆盖面还是市场占有率,均处于劣势。
10年前开始推出的“家电下乡”等政策,引发了一波家电销售大潮;10年后的今天,家电升级换代的大潮正奔涌而来。破解旧家电处理的痛点已迫在眉睫。
旧家电处理“痛点”困扰市民
去年下半年,徐阿姨住了10多年的老房子重新装修,年底硬装结束,家里焕然一新,全套家电也都买了新的。
“新家电买起来很方便,无论是电商还是实体店都能送货上门包安装,但旧家电处理起来就有些尴尬了。”徐阿姨家住六楼,没有电梯,她找到小区门口收废品的个体户,对方说“轻的我上门收购,重的要你自己搬下楼”。不得已,徐阿姨花钱请人把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大块头”搬下楼,不料,收废品的个体户开出的收购价还抵不上搬运费。一气之下,徐阿姨决定不卖了,把这些旧家电堆在自行车车库里,但新问题接踵而至——电动自行车没地方摆了。最后,她还是郁闷地把这些旧家电卖给了收废品的个体户。
旧家电成为“鸡肋”,这是很多市民共同面临的尴尬。记者走访徐阿姨家所在的小区,发现大约一半的自行车车库里存放着旧家电,部分公共楼道和走廊里也有旧家电堆放现象。一位居民说,该小区的房价已经接近20000元/平方米,把已经成为“鸡肋”的旧家电堆在家里,想想都觉得“肉痛”,卖给收废品的又有点不甘心,所以只好暂时堆放在楼道或走廊里。
小区物业表示,业主们在公共区域堆放旧家电,已成为小区管理的难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