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省苏州市周庄镇北部双蝶大道的两侧,一幢幢具有现代气息的标准化厂房,就是江苏双蝶集团有限公司的纸箱生产新区。而被大家称为“农民企业家”的陈朝银,既是双蝶集团的创始人,也是薛庄村的领头人。30年来,他将一家小作坊创办成了年销售5亿元、入库税收2000多万元的集团公司,他认真践行“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的发展思路,将薛庄村村民的人均收入从30年前的1000元增长到现在的2万多元。
下决心创办包装厂,30年来投巨资购设备促进转型升级
在陈朝银的办公室里,全国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全国先进包装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单位、兴化市纳税十强企业……一块块荣誉奖牌的背后,记载了他艰苦创业的人生轨迹。他也因此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关爱员工优秀企业家”、泰州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兴化市全面小康年度人物、兴化市优秀村党组织书记。
30年前,双蝶集团所在的薛庄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单一的农业经营模式,让村民只能苦守田园。那时,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如何带动村民致富是陈朝银思索的问题。当时正值党的改革开放初期,各项富民政策在农村逐步贯彻执行。一个大胆的设想在他的头脑中诞生了:关闭小土窑厂,创办一家小包装厂。没有资金,陈朝银带头卖掉了家里的猪,和亲戚朋友借了部分钱;没有技术,他凭诚意从镇江丹徒聘请了两名师傅;没有市场,他独闯大西北登门推销。1986年,他所创办的纸盒厂销售104.56万元,成为周庄镇首家销售过百万元的企业,这也更加坚定了陈朝银办企业的决心。在他的带领下,先后平掉了两座废土窑,办起纸箱厂、造纸厂,生产规模越来越大。
多年的发展让陈朝银意识到,没有投入,企业就得不到长足发展。只有不断增加投入,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1995年,面对全国包装企业效益滑波的困境,陈朝银勇于迎接挑战,投资1000万元新上苏北地区第一条瓦楞纸板生产流水线,通过提高纸箱档次,扩大生产规模,挂靠大集团、大公司,拓宽更广阔的市场。
2005年,陈朝银抓住国家环保总局大力治理白色污染的新机遇,在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投资2800万元,组织科研人员开发了环保型绿色产品——蜂窝纸板。蜂窝纸板可替代泡沫制品,有效减少白色污染,市场潜力很大。该项目被列为国家星火计划项目。
2006年,集团公司又投资3000万元,引进2条蜂窝纸板生产线,企业产品实现了从小包装到大包装,从内销包装到外销包装,从纸板包装到彩色包装,从瓦楞纸板包装到蜂窝纸板包装等系列化包装,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2008年,投资6000万元,新上一条A级高强瓦楞生产线,将所有的环保设施提档升级。
2015年,集团公司经过多方面、多层次的考察论证,陈朝银认为,要抓住经济转型的新机遇,加大技改投入力度。为此,公司投资3000万元,淘汰了现有的3条包装生产线中的2条,新上1条高速宽幅全自动包装生产线。将两个包装分厂合二为一,组建纸箱分公司,统一采购和销售,聚力冲击包装高端市场。为发挥新包装生产线的产能,公司又投资600多万元,增上了宽幅5色纸板印刷机和全自动装订生产线,并分别与天和光电、扬子空调、今麦郎饮品等多家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抢占了市场制高点,保证了新生产线满负荷生产。
2016年,公司投资300多万元,对纸业公司的20T锅炉进行了脱硫、脱硝全面改造,增上了一台套脱硫、脱硝设施和全套在线监测设备,确保达标排放。
2017年,公司投资200多万元,对6T锅炉和4T锅炉进行布袋除尘改造,全部燃烧生物秸秆,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为保护生态环境尽责尽力。2017年,双蝶集团公司实现销售5亿元,入库税金2000多万元。“30年的风风雨雨,其中的酸甜苦辣唯有自己知道,也就靠着顽强拼搏走到了今天。”今年71岁的陈朝银感慨道。如今的双蝶集团拥有职工600多人,其中有75%的职工都来自于公司所在的薛庄村。“在这里上班收入稳定,还能照顾到家庭。”江苏双蝶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厂长黄文祥说。
关注弱势群体成立慈善基金会,三十年如一日坚守基层岗位
“只有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了,我们薛庄村的经济才能快速、健康地发展。”多年来,陈朝银加强村领导班子建设。他带领村“两委”一班人谋划发展、大干工业,蹲点田头,走访村民。
2013年,在陈朝银的带领下,薛庄村成立了慈善基金会,每年从慈善资金中拿出部分资金帮助因重病或突发事件致困的村民,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他时刻关注低保户、五保户、特困户等弱势群体的救助工作,尽最大能力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他关心青少年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只要有时间,他都会去村民家中走访,及时了解群众遇到的困难。薛庄村连续12年对全村70岁以上老人,除国家给予补贴外,在春节前由村发放老年人慰问金,让老年人感受到党的温暖。
陈朝银所做的工作看似平凡,却为建设美丽薛庄、致富薛庄百姓做出了许多贡献。三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基层岗位,正如他所说,今年,他获得兴化撤县建市30周年建设功臣这个荣誉,也是自己带领一班人脚踏实地、风风雨雨走过30年的见证,多为老百姓做实事、做好事,也是他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