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收网

行业资讯

下载手机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环卫新闻 » 正文

浙江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全盘统筹布局美丽浙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3-06  浏览次数:1766
核心提示:滚滚向前的城市化浪潮,在推动城市文明进步的同时,也造就了“垃圾围城”这种城市发展的困局。如何破解“垃圾围城”难题,寻求城

滚滚向前的城市化浪潮,在推动城市文明进步的同时,也造就了“垃圾围城”这种城市发展的困局。如何破解“垃圾围城”难题,寻求城市发展速度与质量的平衡,使城市更好地安放人们的美好生活?是当代人不可回避的时代之问。

浙江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全盘统筹布局美丽浙江

多年来,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统领,浙江稳扎稳打,全面破解生态与发展的命题,一场如火如荼的生活垃圾分类绿色革命,成为提升城市气质和居民生活品质的关键落子。

重在长效的常态化管理、“政府+市场”协同运维、智能化垃圾分类……创新模式层出不穷,推动着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的良性体系运转有力。

123座设计处理能力约7.1万吨/日的末端处理设施分散在城市之间,全省设区市本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超过55%,使全省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在99.9%以上……持续稳定的基建投入,保障着终端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良好效果。

以“小手拉大手”等为代表的公益活动,逐渐演化为凝聚全民力量垃圾分类的文化自觉,垃圾分类的政府、企业、群众多元治理格局初步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浙江经验走出之江大地,享誉全国。

新时代的号角吹响,美丽浙江生态文明再升级。以“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置系统”为指导,浙江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向高质量、精细化阶段稳步迈进,为“两个高水平”建设全局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全盘统筹

布局美丽浙江

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极具高公共话题性和社会关注度,涉及多部门协作,统领全局的顶层设计和智慧布局至关重要。针对我国城市垃圾分类不容乐观的尴尬现实,有业内专家直言:“配套政策不完善,仍然是制约我国垃圾分类推进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在浙江,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早已成为美丽浙江建设的题中之义,垃圾分类革命的绿色劲风一刮起,与之相匹配的制度体系建设便开始同步完善。

早在2010年,我省便在杭州市率先推行垃圾分类试点。2015年,全省各设区市全面推开垃圾分类工作,省政府将“设区市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面达到50%”作为民生实事项目,对各市进行考核。到2017年底,全省设区市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面超过70%,县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99.9%以上。

成绩之上,标杆不断拉升。“到2020年,50%以上市县将具备两种(含)以上生活垃圾末端分类处置能力。”随着全省末端分类处置促进前端分类长效推进成为主流,2017年出台的《浙江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提出了新的工作目标。

一张蓝图,交出美丽浙江破解“垃圾围城”命题的时代答卷,围绕垃圾分类顶层设计,各地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的制度化创新迅速呈现百花齐放之势。

杭州市已建立完善了生活垃圾治理法规、政策体系,系统推进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全市开展垃圾分类生活小区2031个,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1827家,分类覆盖面达到85%以上,实现分类覆盖范围稳步扩展、分类质量持续提高、市容环境有效改善,顺利入选全国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

连续三年,宁波市召开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工作推进大会,与各区(园区管委会)以及有关部门(单位)签订了责任状,明确年度工作任务。2017年7月,《宁波市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实施方案》正式颁布,宁波垃圾分类进入“强制化”推进阶段。

在嘉兴,自去年10月1日起,嘉兴市正式推行市区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并发布了三年行动计划,如今,市区垃圾分类覆盖面已经达到78%,预计2019年将达到100%。

在湖州,该市在相继出台《湖州中心城市小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性试点实施方案》《2017年湖州中心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方案、办法之后,实施“三年三步走”战略(即:精准分类试行年、精准分类推广年、精准分类提升年),致力于推进垃圾分类精细化发展。

2018年,浙江城镇垃圾分类制度体系再次表现出自我完善、自我更新的旺盛生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自今年4月1日起,《浙江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将正式实施。《办法》提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此同时,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按照规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责任和义务,违者不仅面临处罚,还可能被记入信用档案。这意味着我省垃圾分类向精细化、法制化方向更迈进了一步,为各地市深化城镇垃圾分类提供了科学遵循和参考。

模式创新

高质量走在前列

根植浙江这片改革创新的沃土,看似枯燥的垃圾分类工作,注定生发出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近年来,各地垃圾分类创新模式不断涌现,形成了一股浓郁的垃圾分类工作创新氛围。

为破解垃圾分类不精细、居民参与度不高的痛点问题,去年12月底,湖州在该市南园小区二期实施垃圾分类“南园模式”。通过营造文化氛围,专业辅导员对居民跟踪辅导、天天督导,以及相应的制度配套建设,打通了垃圾分类意识引导、制度保障、精确指导等各个环节。该模式中,“三站三定二进楼”为核心内容的制度体系是重点,责任主体的唯一性则是保障力量。

“‘三站三定’是指定期辅导的绿色环保站、定人督导的易腐垃圾收集站、定点收集的大件废弃物中转站;‘二进楼’是辅导员进楼进行精准分类跟踪辅导,专管员进楼道每天验收易腐垃圾分类质量。”湖州市垃圾分类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该小区居民分类参与率达92%,准确率持续保持在99%以上。

杭州市将针对“垃圾分,混装运”的顽疾,把垃圾运输车辆刷成与分类桶一致的颜色,绿色车辆只运输生活垃圾,黄色车辆运输其他垃圾,白色车辆负责混合垃圾,从车辆颜色上进行区分,方便群众监督,从运输端推进垃圾分类精确化。

促进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是保障垃圾处理效果的关键一环,也是完善垃圾分类产业体系的重要着力点。我省在垃圾分类终端处理的成功创新探索,不仅在省内有较强的可复制性,也为全国树立了新的典范。

曾几何时,餐厨垃圾处理是制约台州垃圾分类工作的一个短板,全市产生餐厨垃圾约640吨/日,部分混杂在生活垃圾中进入填埋场或焚烧厂处理,给处理终端设施带来了一定压力。

去年9月,台州引进黑水虻生物技术结合物联网技术处置餐厨垃圾,仅用一个月时间,便在椒江区葭沚街道水门村建成餐厨垃圾生态化智慧处置示范园,日处理规模达20吨/天,通过这种模式,餐厨垃圾最终转化为黑水虻虫体和虫粪,成为禽鱼养殖和农业种植所需的高级有机肥,实现生态化和资源化处置。该模式在全省尚属首创,目前,示范园被住建部确定为全国生活垃圾处理终端公众开放点。

在衢州,去年以来,该市探索出“垃圾再生馆”新模式,群众可通过手机APP或114“一键呼叫”下单,享受垃圾上门回收、清运、兑换一条龙服务。再生馆将可回收垃圾分为旧家电、旧家具、电子产品等11大类,回收后二次细分至20余种,按类别提供给再生资源公司利用。旧衣物等较优物品清洗消毒处理后捐赠给社会爱心公益组织。对不可回收的垃圾,如餐厨垃圾,则联合专业公司利用技术手段制成“绿肥”,实现循环利用,破解前端厨余垃圾无处去、终端回收公司“吃不饱”的难题。而油漆桶、农药瓶等常见的有害垃圾,再生馆则定期交由医疗和固体废弃物集约化处理中心处理,在实现垃圾减量化的同时,从源头上避免了有害垃圾流入填埋场,实现安全处置。目前,衢州城区垃圾再生馆已实现全覆盖。

与“互联网+”元素深度融合,探索垃圾分类智能化发展之路,也是我省垃圾分类模式创新的一大特征。

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就能领垃圾袋;废旧物品投放,重量自动显示;垃圾分类正确,返还兑换积分……去年7月,海宁长安镇(高新区)首批智能垃圾分类设备正式启用,通过“一户一码”实名制追踪到户;宁波市通过厨余垃圾专用袋上的二维码数据关联居民家庭,并以扫码拍照评级的方式核查厨余垃圾分类质量,建立居民家庭分类行为和分类质量档案,以便开展精准指导;杭州市区则在127个小区开展二维码、物联网等智能科技手段的智慧垃圾分类试点。

前端精准分类、中端智能化操作、终端无害化处理,走在前列的浙江城镇垃圾分类正多点开花,呈现精细化、高质量发展趋势。

协同共建

长效运维促文明

垃圾分类是文明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因此,在推进垃圾分类过程中,充分发挥公众主观能动性,形成政府、市场、公众多方联动的垃圾分类现代治理新格局,是确保该项工作告别无序、迟滞,实现长效运维的关键所在。

《浙江省城市垃圾分类“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仅靠政府财政补助推动垃圾分类,难以做到可持续发展,急需确立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在分类处理中的主体作用。”近年来,浙江各地市积极引入第三方力量,以市场化操作模式,调动居民参与热情,盘活垃圾分类产业活力。

“打个电话,回收员就上门,垃圾分类还能换钱,老百姓的热情当然高!”从有偿分类回收中得到真切实惠,杭州市下城区潮鸣街道艮园社区鲁大妈忍不住点赞。去年5月起,杭州市潮鸣街道引入垃圾分类服务企业浙江九仓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以有偿回收促垃圾分类。试点两个月,便累计回收生活垃圾60余吨,吸引1000多户居民踊跃参与,小区垃圾减量达20%左右。在杭州其他街道,企业有偿回收厨余垃圾的“金甲虫”模式、企业督导垃圾分类的“洁来雅”模式等纷纷试点落地。

在宁波,宁波市厨余厂、餐厨厂和海曙区焚烧厂均采用PPP模式由社会资金独立(或与国有资本合作)投资、建设、运营,筹集社会资金达17.56亿元。与此同时,宁波与河海大学合作成立了“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政府管理和社会参与机制研究基地”,重点研究和探索社会参与机制,吸纳社会智慧服务全市垃圾分类工作。

垃圾分类与人民群众的生活获得感和幸福感休戚相关。人民群众从垃圾分类中得到实惠,自觉自愿参与其中,为浙江城镇垃圾分类走向精细化、高质量提供核心动力支撑。

在浙江,从衢州的衢江之畔到嘉兴的寻常巷陌,从海上舟山到时尚之都温州,全省2万多名志愿者活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他们将对城市的爱转化为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小手拉大手”,传播垃圾分类知识、分拣公共场所垃圾、创作脍炙人口的垃圾分类宣传作品,他们是这场绿色革命的有力推动者,也是城市文明进步的最好见证者。

3月2日,由浙江省建设厅、共青团浙江省委、浙江省文明办联合各地市共青团共同组织举办的“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志愿者服务行动拉开大幕,这一天,志愿者们向新时代发出春天的邀约,奏响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新乐章。

垃圾分类是一场没有尽头的文明历程,与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相伴相生。在这场漫长的征途上,浙江始终以弄潮儿的姿态走在前列,垃圾分类的浙江经验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价值,为中国生态文明发展增添新的浙江注解。

浙江作为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完全有能力有资金来推行垃圾分类工作,同时浙江又是我国的旅游大省,改善环境处理好垃圾就显得更为重要,浙江应该走出适合自己地区的垃圾分类模式,为全国的垃圾分类做出榜样。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最新发布 | 最新供应 | 最新公司 | 回收信息 | 粤ICP备14082258号-1

©2007-2018 广州迅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