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片”般的酷炫镜头不断切换,从德国的汉诺威转到江苏徐州的那一瞬间,熟悉的画面让人热血沸腾——辽阔整洁的生产场地、巨擘擎天的产品群、高效运转的智能生产线……智能制造的无限魅力让人深深叹服。
“因为智能制造投入是巨大的,产出的效果,有的行业能看到,有的行业暂时还看不到,但是如果谁要是放弃了这一点,我想恐怕他就不会有未来。”正如徐工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民所说,践行“技术领先、用不毁”,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是徐工人矢志不忘的信念。
片中长100米、年运行里程1933公里、日产40台、对接精度在0.01度的转台智能生产线,巍然铺设在徐工起重机械事业部的结构车间,10台智能焊接机器人屹立在智能车间的前端,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历时10年的工艺积累、2年的研发制造、4个月的奋力建设,全球起重机行业首条大型结构件智能化焊接生产线已全线贯通、投入运行。灵巧的机器人动作平稳娴熟,周身光芒四射,让早春的车间充满了智能制造的新活力。
智能生产让产品质量再提升
智能焊接机器人虽然体型庞大、动作有力,可是干起活来的小“手”却异常灵活。指尖闪转腾挪、精准操作,让焊接更加“高大上”。
“10台智能焊接机器人能根据可靠稳定的焊接参数,保证焊接质量。现在这些参数全部实现联网,工作人员会为这些参数设限值,并且能够实时监控,这就极大程度保证了质量的可控、精度的提升。”现场工艺技术人员吕金波说道。
智能焊接生产线的投入使用能让关键尺寸一致性保证能力大幅提升。同时,徐工正在开展利用MES系统和智能物联网平台对机床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与数据采集,将设备参数、质量管理等信息通过现场LED屏进行报警,实现质量标准信息化、质量记录信息化、质量信息规范化、过程管控精细化、产品档案追溯化管理。“我们很快将在这个位置建一个LED屏,让质量信息可视化。”顺着吕金波手的方向望去,机器人正精确重复着规定动作,平稳、精益,是智能机器人焊接留给人最深刻的印象。
智能焊接让生产效率大提高
传统的重工业制造模式,各工序独立生产作业,生产节拍难以匹配,各工序完成后需要一定的区域存储,等待下道工序消化,车间有效利用率仅60%,产量提升困难。起重机转台结构形式不规则、种类多、板薄焊接变形量大等因素,让智能制造的探索充满制约,在全球起重机行业内鲜有创新。
历经10年时间,徐工在积累了大量预变形控制工艺数据的基础上,通过优化转台拼焊工艺、改进结构焊接工艺性、开展焊接和机加工智能生产线以及检测校型智能装备的研发设计等,解决了转台结构件智能化焊接率低、占用人员多、焊后校型反复翻转等问题,实现转台智能化焊接率72%,自动检测和校形。起弧焊接全序自动化、响应迅速动作快、生产节拍均衡的智能化焊接,保障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质量,为新年的生产增添了一抹亮色。
智能制造让降本增效更显著
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是智能焊接的独特优势。传统的生产工艺中,这条生产线需要人员较多,自动焊至少10人,而且是1人2机的生产状态。而在智能焊接生产现场,工件自动周转、自动对接、自动焊接、自动检测,全过程无需人工干预。那原本的人员还需要做什么工作?现场生产人员这样回答:
“现在我们仅从事生产线的监控、维护以及在电脑前离线编程,人员可以从繁重的体力工作中解放出来。目前这条线不再需要行车作业,节省行车人员至少6人。”
1人10机的生产状态,让企业劳动成本实现下降。
多年来,徐工起重机械事业部抢滩智能制造,持续推动生产流程从“人机对话”向“机器对话”转变,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并且在生产任务繁重时,规避了对人员技能、人员数量的依赖。与此同时,智能焊接机器人可重复性高,可靠性好,具有稳定的生产节拍,让生产计划的安排变得容易、更加明确。精确的生产计划可以使企业的生产效率、资源的综合利用达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