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黄金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国内累计生产黄金289.745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减产23.344吨,同比下降7.46%。其中,黄金矿产金246.842吨,有色原料产金42.903吨。另有国外进口原料产金83.082吨,同比增长34.24%,全国累计生产黄金(含进口料)372.827吨,同比下降0.57%。中国黄金、山东黄金、紫金矿业、山东招金等十二家大型黄金企业集团国内黄金成品金产量和矿产金产量分别占全国产量(含进口料)的53.44%和43.33%。
2018年前三季度,全国黄金实际消费量849.70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08%。其中:黄金首饰538.85吨,同比增长6.94%;金条210.85吨,同比下降5.05%;金币18.10吨,同比增长6.47%;工业及其他81.90吨,同比增长24.68%。国内黄金消费持续回暖,首饰销售继续稳定增长,金条销售降幅收窄。
为了更长远的可持续发展,2018年前三季度,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黄金企业进行减产、关停整改,各重点产金省、重点产金企业矿产金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黄金行业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各大黄金集团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加强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的研发和攻关,如大型成矿区带成矿规律研究,低品位、难选冶资源利用,超深部矿体开采,无(低)氰提金技术等,为行业持续发展提供牢固的技术支撑。
同时,各大集团继续深挖降本增效,中国黄金优化“五率”、降低“五费”,采取大宗物资集中采购、避峰就谷用电等多项节能降耗措施,全过程成本管控不断向纵深推进;紫金矿业紧紧围绕“抓改革、稳增长、促发展”工作主线,深化改革,推进建立简洁、规范、高效管理体系;山东黄金积极加强内部挖潜,全方位推进精细管理,提高生产效益,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山东招金在管理创新领域,以“五优竞赛”为总抓手,全方位开展节支降耗活动,深入实施卓越运营管理体系建设。
今年以来,我国黄金企业走向海外势不可挡,黄金产业“走出去”不断涌现新成果。中国黄金成功购买俄罗斯克鲁奇金矿70%股权,首次实现中国国有企业对俄罗斯战略级资源控股;紫金矿业先后披露收购塞尔维亚最大铜矿RTB Bor项目和海外上市矿企Nevsun,合计投资额超过200亿元;山东黄金在香港H股主板成功挂牌上市,成功迈出走向国际资本市场的第一步;赤峰黄金2.75亿美元收购老挝Sepon 露天铜金矿。
2018年前三季度,黄金首饰消费继续稳定增长,金价的下降驱动了消费者对黄金饰品的购买情绪。一、二线城市消费者更加强调服务和品牌,越来越偏好创新设计的黄金饰品,黄金加工企业也更乐于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不过在三、四线城市传统足金首饰仍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受金价持续下跌、汇率变化、股市大幅下跌等因素影响,加之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一系列复杂的经济局势推升了黄金的避险需求,金条、金币消费开始回暖。另外,电子产品需求旺盛,使得工业用金量增幅继续扩大。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美国和其他国家的贸易争端持续升级、美联储加息政策、美元走强压制金价。但进入10月以后在沙特记者失踪案、美国已退出“中导条约”等事件的推动下,螫伏已久的金价开始反弹。
2018年初,国际金价以1302.70美元/盎司开盘后上涨,此后的四个月内,国际金价在1330美元/盎司上下窄幅波动,最高触碰过1366.05美元/盎司;四月底开始,在贸易战以及美元持续走强的影响下国际金价下跌,8月16日曾一度跌至最低店1160.10美元/盎司,9月底以1191.96美元/盎司收盘,随后在美国与沙特关系紧张和美国退出“中导条约”等事件催化下,国际金价开始反弹,至10月26日已反弹至1235美元/盎司。国内金价与国际金价表现出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但波动幅度较小。
2018年前三季度,上海黄金交易所全部黄金品种累计成交量4.88万吨,同比增长34.70%;成交额13.17万亿元,同比增长31.27%;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合约累计成交量共2.25万吨,同比下降29.29%,成交额6.15万亿元,同比下降30.77%。相比与其他商品合约,黄金期货价格近年来一直在较窄区间内波动,交易盈利空间收窄,故交投清淡。但进入10月以后,受外盘影响,开始强力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