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日前表示,下一步中国还将推出更大规模、更具实质性和普惠性的减税降负举措,包括推进增值税等实质性减税,对小微企业、科技型初创企业实施普惠性税收免除等,更好地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为世界经济发展助力。
过去三个月,“更大规模减税”一直在撩拨市场的神经,大家对此充满期待。中国经济在今年面临诸多困难,与以往不同,货币灌水投鼠忌器,基建刺激效果有限,减税降费的呼声日益强烈。
此前,财政部长刘昆表示,今年预计减税降费1.3万亿元,比年初的目标多出2000亿元。而更大规模减税,显然不在这1.3万亿元的范畴之内,而且“青出于蓝”,增量亦应该在万亿以上。
减税当然有风险,不可不察。一旦减税并没有立竿见影的刺激经济增长,这种减税周期和增长周期的“错配”将让政府财政承压,赤字飙升。但化解这个“风险”,不是“没有消费就没有伤害”,而是通过积极的改革开放予以消弭。
在中国的税制体系里,增值税和所得税占据了收入的大头。可以说,只有在这两个税种上“动土”,减税才能称得上更大规模。从已经释放出的信息来看,增值税率可能将从现有的6%、10%和16%三档合并为两档,并进一步降低税率。同时,现有增值税的抵扣制度设计有很多不合理之处,在实际运行中往往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如何能够重新矫正,效果甚至不比直接降税率差。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也偏高,特别是在近期一些国家降低企业税率的背景下,使得我们的企业所得税率不具竞争优势。因此,企业所得税税率如果下降,对那些“好企业”而言,可以将更多的利润或扩大投资或技术创新。至于利润微薄甚至为负的“差企业”,光降低所得税率意义不大,如增值税一样,需要在税制设计上想办法,以企业减负作为导向。王军所言的对小微企业、科技型初创企业实施普惠性税收免除,应该就是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双免”。
减税降费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国经济未来的内生增长主要靠创新,而非持续不断地要素投入。资本边际报酬递减,这个规律是任何国家都要服膺的。越往后,资本的边际产出越低,这个旧增长的模式难以为继,必须转向拼创新、拼服务、拼营商环境。减税降费乃至简政放权,都是基于如此的“人设”。
更大规模减税需要在谨慎研究中加快速度。越快让市场和企业享受到减税的获得感,中国经济的韧性才能更强。同时,更大规模减税不是一锤子买卖,因时制宜,不断优化税制,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是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