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回收行业工作近30年,有同事在这一行工作了四五十年,都从未看到这一行业面临今天这样的严峻形势。”美国国家废物回收协会东北地区副主席昌加里斯(Steven Changaris)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这种情况一生难得一见,就像是500年一次的大风暴,这在过去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昌加里斯所指的,是在中国全面对洋垃圾说“不”后,美国所面临的巨大压力。从2018年1月1日起,中国宣布不再进口4大类共24种洋垃圾。
“洋垃圾”禁令生效一年多了,原本依靠中国处理垃圾的美国回收业现在怎么样了呢?
回收公司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美国、欧洲等发达区域的城市回收率普遍在30%及以上,并在废物出口方面长期依赖中国市场。
美国废品回收行业协会报告显示,美国年均向中国出口逾1320万吨废纸类和142万吨废弃塑料,总价值56亿美元,是美国对中国的第六大出口商品,占中国进口固体废物的四分之一。
不过,这一情况自2018年起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规定,中国到2019年年底前,将逐步停止进口国内资源可以替代的固体废物。与此同时,美国回收产业则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运作压力。据美国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废纸及废纸板由2017年的1067万吨减少到699万吨,而废塑料更是从2017年的55.9万吨锐减到4.5万吨。
随着中国的抽身,美国回收公司丧失了一个巨大的出口目的地,迫使它们不得不面对市场短缺、资金不足的挑战。
昌加里斯指出, 中国的固体废物进口一直在收紧,回收公司也一直采取措施,使用更高级的新设备来处理分类与回收降低杂质率在允许范围之内。可这一次的中国禁令对诸多垃圾回收公司来讲依然是一个突如其来的打击。
尽管中国的市场一直在缩小,可回收公司们直到禁令的到来才深刻认识到,中国市场是真的要逐步关上大门了,他表示。
其它国家市场无法代替中国
据美国媒体统计,自2018年以来,美国的50个州中有15个正遭受着中国拒绝进口垃圾的影响。这些地区回收的垃圾无人问津,在仓库和停车场里大量堆积,有不少州的回收公司最后只能选择将其填埋,尤其是在人稀地广的美国中部地区。
还有一部分回收物则正运往东南亚的新兴市场,但是东南亚国家市场吸收能力较弱,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消化大量新增的回收垃圾。
据美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8年11月,印度从美国的废纸、废纸箱进口额是前一年的1.6倍,印度尼西亚也比2017年增长了132%。在塑料废弃物方面,美国总出口量减少了33% ,而马来西亚自美国的塑料废物进口则增加了55%。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一直是美国的第一进口大国,从中国驶向美国的货轮在美国的国际运输中占据主导。美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1月,2018年全年中美之间的海运货运量达到1290亿吨,占美国总国际海运量的10%。
以往,从美国回收的固体废物就是搭乘着这些中美贸易的返航轮来到中国,运输成本较为低廉。而如今,想要将这些固体废物运往其它的亚洲国家,运输量在目前无法达到中美贸易的水平,运输成本也会相应增加。第一财经记者查阅国际运输价格的网站显示,2018年一个普通20英寸的集装箱,从美国洛杉矶到上海平均价格约400美元,运到菲律宾则要700美元, 而到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价格更是翻了一番,分别达845美元和937美元。
同时,垃圾回收和采矿最大的不同就是,没有办法及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调整。因此,面临着压缩的中国市场,美国的回收公司很难一下子找到其它体量相当的买家。而新的垃圾却源源不断地产生,于是导致回收公司的垃圾库存越堆越多,而回收品的价格又持续下跌,使得回收产业中的资金缺口越来越大。
全美第二大回收公司共和废品处理公司的最新年度财报显示:2018年全年其回收品卖出的收入约2.9亿美元,相较于前一年的5.4亿美元收入,下滑了55%。2017年,旧纸箱的回收价格曾高达每吨159美元,而2018年只能卖到97美元一吨。旧报纸的回收价格也从2017年的每吨100美元锐减至59美元。
为应对这样的资金市场短缺,私人回收公司正努力建立一个反映回收价格的废品收购机制,而不是像过去一样一味地总体承接市政合同,督促客户增强垃圾回收意识,降低垃圾杂质率。
趋势:降低回收垃圾杂质率
伴随着全球限塑令的浪潮,美国一些城市和地区也决心在源头上采取措施,减少塑料产品的使用。加利福尼亚州自2017年全面禁止了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与夏威夷一起成为在美国唯二全州范围禁止一次性塑料袋的地区。多个美国主要城市如华盛顿特区、西雅图、波士顿也先后在市政范围内禁止一次性塑料袋,纽约日前也出现了相应的呼声。
除了一次性塑料袋,多家餐饮企业还盯上了店里免费提供的塑料吸管。星巴克2018年7月宣布2020年之前全球所有分店禁用标志性的绿色塑料吸管。西雅图和加利福尼亚州又一次在这一环保举措上引领潮流,在各自行政范围内颁布了全餐饮行业的塑料吸管禁令。
昌加里斯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些举措与中国的垃圾禁令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回收公司降低了它们的塑料品杂质率。比如说塑料袋,由于多是超市免费提供,很多居民习惯把可回收垃圾装在一次性垃圾袋中扔进可回收垃圾桶,方便快捷。但事实上一次性塑料袋并不能有效回收,像其它体积较小的塑料制品一样,常常会卡在回收品的传送带中,造成机器运转困难,同时污染制成的一捆捆塑料回收品。因此,这样的塑料禁令有效地帮助回收公司减少工作量,增加产出纯净率。
与此同时,在多地发起的居民垃圾回收教育活动也如火如荼地开展,比如在马萨诸塞州有“聪明回收”的环保行动,他们在自己网页上建立了一个数据库。不确定某种垃圾应该归为哪类的居民可以随时搜索,或是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向这一组织提出疑问,以此在源头上减少垃圾回收的污染率,获得杂质率更低的回收垃圾。
“我更愿意把它们(垃圾)看作是一种特殊的有价值的商品,而废品回收的过程则是这些产品起死复生的过程。”昌加里斯说道。
不过,尽管美国很多城市和州正逐渐推行禁塑令,但目前联邦层面的相关法律还未建立。联邦政府关于环保问题更多的解决方案是鼓励州政府控制塑料废物,改善回收和废物管理基础设施,并促进行业内采取的自愿步骤,改善和减少塑料产品浪费。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的一个考量是相关法令对消费者尤其是穷人的负担影响。
另外,限塑令以及其他一些回收相关的法令,也会增加生产厂家和回收公司的成本,但这些领域又与日常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一纸公文很可能最终成为消费者一项新的隐形税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