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二月,正值春暖花开时。笔者在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政府相关同志的引领下,来到了该镇辛庄村,一下车映入我眼帘的是那干净整洁的街巷。这里虽然没有市区的喧嚣,但是却有村庄的静美。近年来,随着房山区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入开展,垃圾分类覆盖范围和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扩大和提高,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辛庄村于2018年底在全村范围内开展了垃圾分类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探索出了“党建引领+垃圾分类”的工作模式,得到了市区两级领导的肯定。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党建引领 垃圾分类管理网格化
这个村现有人口1040户2044人,有党员77名(其中预备党员2名)。为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村里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发动村级“两委”干部和党员,带头进行垃圾分类、带头包户指导,在管理体制上设立了网格长、辅导员、副辅导员各1名,分别由村党支部书记、镇包村领导、镇包村干部担任。根据村里实际情况,下设六个片区,每一个片区由一个小组管理,共六个小组;每个小组设有小组长和协管员各1名,小组长(俗称“片长”)一般由村级“两委”班子成员担任。在党员包户上,每名党员最多的包21户,最少的包4户。通过这种管理,形成了“网格长包总——片长包片——党员包户”的垃圾分类网格化管理模式。
完善设施 全力做好垃圾处置工作
为做好垃圾分类和末端处置工作,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该村累计投资600多万元,建设了垃圾处理设施,配备了垃圾分类桶和垃圾运输车辆,建立了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在设备设施建设方面,每户发放标有“可腐烂”“不可烂”字样的绿、蓝两种颜色垃圾桶各2个,每个垃圾桶上还标注有像“3-7-4”模式的数字,“3”为组号代表第3小组(即3片区)、“7-4”为户号代表第74户;建立了占地200多平方米的可腐烂垃圾处理站一处,用于处理厨余、树叶等易腐烂垃圾;购置电动三轮运输车4辆,专门用于收运可腐烂垃圾;同时购置了240L垃圾桶摆放在街巷两侧,用于收集其他垃圾。在垃圾收集运输方面,由4个人负责可腐烂垃圾收集,每天早晨7:30开始工作,这4辆电动收集车走街串巷进行收集,并做到“日产日清”。不可烂垃圾直接倒入路边两侧大垃圾桶(240L)内,由镇里聘请的第三方公司统一收集,运送到指定地点进行处理。
加工处理 可腐烂垃圾“变废为宝”
该村负责可腐烂垃圾收集的4名收运员,每天将收集到的可腐烂垃圾运送到本村可腐烂垃圾处理站进行统一处理。主要分五个步骤:第一步,分拣员对收集的可腐烂垃圾进行筛选,主要是把废塑料、方便面袋等一些不易腐垃圾与可腐烂垃圾分离出来;第二步,用粉碎机将可腐烂垃圾进行粉碎;第三步,将粉碎好的可腐烂垃圾放入易腐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设备进行发酵;第四步,将发酵好的垃圾放入发酵池进行二次发酵;第五步,垃圾有效利用,用于绿化施肥等。因此,形成了“收集-筛选-粉碎-发酵-二次发酵-绿化施肥”的一整套处理流程。
强化宣传 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
为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保证垃圾分类网格化管理常态化,确保垃圾分类工作顺利推进,该村六个片区组长,每个月要组织召开一次例会,总结垃圾分类工作的经验做法,解决垃圾分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利用每月20日党员活动日,以会代训形式,重点围绕如何履行好包户职责、如何指导居民做好垃圾分类等内容对党员进行培训,由包户党员向各户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垃圾分类好处等等,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人人参与。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年多时间推行垃圾分类,村里发生了很大变化,取得了很大成效,营造了良好的生态宜居环境,成为了全区推行垃圾分类工作学习借鉴的典范。“原来没有搞垃圾分类时,东西乱扔没规律,现在开展了垃圾分类,也不乱扔了,到点就有人来收垃圾,环境干净整洁了。”村民司长琴对笔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