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全面禁止一次性塑料制品——
是时候改变“极致方便”生活方式了
欧盟每年产生2500万吨塑料垃圾,但回收的仅有1/10,大量动物误食或被塑料制品缠绕致死。为了解决塑料问题,欧盟议会近日通过法案,全面禁止一次性塑料制品。禁止使用范围涵盖一次性餐具、食物袋、吸管、饮料杯,甚至包括一部分是塑料的棉签等10类塑料制品。
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多个国家都在限制使用塑料制品,但环境中的塑料还是越来越多。“塑料回收率低,主要是由于其回收成本高、效率低和不方便。”联合国环境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教授杜欢政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说。
杜欢政说,一次性塑料包装物又轻又薄,消耗总量过于庞大,回收作为“逆向物流”,一点点收集,难度很大。比如有企业准备建一个30万吨的废塑料循环利用项目,这就要求该企业每年都能获得30万吨的各种废塑料。这对当前我国的回收体系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只有在大规模、大批量回收的基础上,才能做工业化、产业化的处理和再利用。”因此,对于一次性塑料制品,要么是“丢弃”,要么是“一把火烧之”。
我国“限塑令”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杜欢政说,这规定是为了提高塑料回收的利益。
数据显示,现在全球生产的一次性塑料制品中,仅10%能被回收利用,12%被焚烧,超过70%的塑料被直接丢弃在土壤、空气和海洋中。如不进行遏制的话,到2025年,海洋里每3吨鱼就有1吨塑料;到2050年,塑料重量将超过鱼。
当前非常流行的生物可降解塑料,能否解决塑料污染问题?2014年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把PLA(可降解塑料聚乳酸)材质的塑料袋埋在模拟自然土壤中,12个月后,其质量仅损失0.23%,几乎没有降解;2017年德国迈洛伊特大学开展400天的试验,把各种生物可降解塑料在工业化堆肥实现可降解,但在海水和淡水里,最后PLA只有约0.5%的质量损失。“工业化堆肥条件通常要求温度在50—60摄氏度,还需要一定的湿度、菌群和耗氧量等。”深圳零废弃联盟理事长毛达博士说,这些条件并不是任何自然环境都能达到的。
要解决塑料污染问题,杜欢政认为,要坚持“减量”“循环”和“替代”的原则。塑料制品的出现是为了人们的生活更方便,“人有懒惰的本性,但我们必须改变‘极致方便’的观念和生活方式,不要懒到底”。比如买菜用可以重复使用的布袋而不是一次性的塑料袋,喝水不用塑料吸管而是直接用杯子来喝等。“人是生活在环境中的,生活应该是‘适度方便’,如果为了方便过度破坏环境,最终受到损害的还是人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