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某生物科技公司遇上了难得的运气:在我省开展的瞪羚企业、准独角兽企业认定与培育工作中,他们错过了组织申报环节,但最终还是搭上了政策“末班车”。
这家生物科技公司的行政总监乔先生说,在一次商务交流活动中,意外获知我省在开展这项工作——除省财政给予资金奖励,还将获得投融资、财务法律、管理咨询等扶持。公司随即通过文件上的联系方式准备申报,却被告知已截止。好在行业协会了解发现,遭遇同样难题的企业不少,于是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与省财政厅新开辟了直报渠道,并将材料提交时间延长,包括这家生物科技公司在内的17家企业这才搭上了“末班车”。
去年以来,为推动高质量发展,除了国家给予的政策,我省也出台一系列措施。记者了解到,政策能否在到达企业的过程中不“卡壳”,是当前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按照我省准独角兽企业认定标准:在省内注册,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进行过私募融资且尚未上市,估值超过1亿美元……这家生物科技公司不仅完全符合要求,实际上,因估值超过150亿元人民币,已达到国家对于独角兽企业的认定标准。
既然如此,为何会差点错过?相关省直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以一些试点示范项目的申报为例,从国家下发通知到材料最终反馈上去,比较常见的时间要求是两个星期,政策逐级向下传递,达到基层,往往时间已所剩无几。一位基层工作人员坦言,比起在几百甚至上千家企业中筛选,最保险的方法是先将日常熟悉、打交道最多的企业推荐上去。
“现在是‘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基层部门时间、精力有限,无法保证面面俱到,首要关注的自然是好的、熟悉的企业。”当过一段时间公务员的乔先生说,2016年,该生物科技企业为实现私有化已从香港退市,可能因为这个信息未及时反馈到有关部门,于是被错以“已上市不符合条件”为由排除在了政策之外。
某省直部门负责人则反映了另一种情况:涉及资金奖补类项目,有些地方因为担心日后审计出问题被追究责任,于是本着“不做不错”的心态,政策来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拖着拖着就过期了。据介绍,有的地区已多年未申报过该省直部门的任何资金奖补项目。
目前,上述生物科技公司已安排专人“盯紧”政府网站,确保一有“风吹草动”便及时获知。此外,在准备独角兽企业申报材料时乔先生感受到,企业对材料的提供角度、细化程度与官方需求、关注点存在明显不同,相关工作既消耗时间精力、又得有专业的技能,企业十分需要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但这样的人才,愿意来民营企业的少之又少。
一旦政策在企业落地落实了,释放的红利能有多大?山东世纪开元电子商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郭海冰深有感触:公司在去年5月成立了专门的政策研究组,仅半年多时间,山东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济南市文化产业发展资金、济南市商贸流通发展引导资金、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奖励资金……申请到的各种政策红利加起来超过600万元。不过郭海冰直言,目前有专门政策研究部门的民企还少之又少。他自己尝到甜头后,向身边的不少企业家朋友推荐了这个做法,但真正有行动的并不多,甚至还有人认为他是在开玩笑。
乔先生表示,在这次准独角兽企业申请中,企业同行业协会、相关政府部门建立起沟通渠道,与当地管委会的互动交流更加密切,“觉得已经很幸运”。但通过这件事他也意识到,无论企业还是政府部门,都得从“孤芳自赏”中走出来,双方持续沟通、反馈、改进,出台的政策才能真正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