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长邓建平走进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直播室,做客“2019民生访谈”节目,就市民关心的生活垃圾分类、黄浦江两岸景观灯光改造等话题展开对话。
垃圾分类五个环节实行“双向监督”
“软骨、小排骨、扇子骨、棒骨分别是什么垃圾?这样细枝末节的问题先不要纠缠。”邓建平表示,现在垃圾分类的规则和知识还在普及推广阶段,不要求居民能够百分百准确地分类,目前只要能遵循“一严禁、一鼓励、两分类”即可,先养成好习惯,以后再逐步追求更加精确的分类。
“一严禁”是严禁把有害垃圾投放到湿垃圾、干垃圾里。
“一鼓励”是鼓励居民把可回收物拿去卖。
“两分类”是居民家里放两个垃圾桶,厨房放湿垃圾桶,阳台过道或者客厅里放干垃圾桶。除了包装纸、塑料盒等放到干垃圾桶里,一般的果皮、菜叶、剩饭菜放在湿垃圾桶里。
徐汇区汇东泰东小区的居民们获发干湿分离的“二合一”垃圾桶后,结合志愿者的上门宣传和带教,很多人便不由自主地开始尝试分类 李茂君 摄
居民做好了分类,可中端混装混运、末端混合处置了,岂不是白分?
邓建平表示,上海正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驳运、运输、中转、处置这5个环节建立“双向监督”体系,并配套搭建投诉举报平台。
打个比方,居民没有分类投放,小区物业可以监督;物业短驳垃圾时混装混运了,居民可以监督物业。
又比如,小区垃圾分类没有做好,上门收运的环卫公司可以督促物业;反过来,物业也可以监督环卫公司派来的收运车辆是否是对应的专一种类、有没有混装混运。
截至目前,上海已按标准统一改造、喷涂了700多辆湿垃圾运输车、3055辆干垃圾运输车。如果居民发现来收运小区垃圾的运输车有混装混运的情况,可以拨打12345等电话投诉举报。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生活垃圾治理,营造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上海绿化市容部门从4月20日到5月19日,还将面向社会招募生活垃圾社会监督员,首批20人,聘期两年。他们除了宣传垃圾分类,还可以随时向监管部门反映问题,对本市生活垃圾管理工作开展监督检查。
生活垃圾收费是趋势,会差别化实施
对于公众普遍关心的居民生活垃圾收费问题,邓建平表示,从国际先进经验和我国已发布的相关政策文件来看,生活垃圾收费是大趋势,因为其对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减量促进作用是非常大的。
比如,2017年,国务院下发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就提出,要按照污染者付费原则,谁产生垃圾,谁来付费。
2018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明确到2020年底,全国城市要全面建立垃圾收费制度。
其实,上海从2004年就开始对单位收取垃圾处置费用,而对于市民群众,上海至今仍没有收取这笔费用,而是对他们所在区的区政府收取,实际是由各区政府替市民群众买单。
以中心城区为例,每1吨垃圾的处置费要向区政府收221块钱,同时没有垃圾处置设施的中心城区,因为要将垃圾送至其他区处置,还要支出每吨100元的环境补偿费给接收垃圾的区。
杭州市的城市垃圾智慧管理系统,装备在智能垃圾清运车上,主要设备是车尾的监控探头和抬升板上的称重设施,收运单位根据称重情况和垃圾产生单位结算费用 陈玺撼 摄
邓建平透露,去年上海垃圾处置费包括环境补偿费收了约3亿元,“如果不由区政府托底,就能省下钱用到其他民生改善的方面。”
虽然生活垃圾收费是大趋势,但根本目的不在收费,而在于促进垃圾的分类减量,即使收费,也是差别化的。来自绿化市容部门的调研发现,居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与其生活、家庭条件成正比。
“条件好的居民,产生的垃圾多,占用的社会资源就多,因此收费也会高于条件一般的居民。”邓建平表示,推进居民生活垃圾收费,应该最得益的是中等收入及以下的市民群众。
40多公里岸线景观灯光全面提升改造
去年,按照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上海对黄浦江两岸核心区域的景观灯光进行改造,改造主要涉及到4座跨江大桥、16座码头,以及杨浦大桥和南浦大桥之间20公里岸线周边的388栋重要建筑,在国庆长假、首届中国进口博览会期间,得到了国内外来宾一致的高度评价。
从上海市景观灯光监控中心俯瞰老外滩 陈玺撼 摄
黄浦江两岸景观灯光的提升改造工程远未结束。邓建平透露,根据规划,从徐浦大桥至吴淞口约40多公里岸线的相关工程将力争在2020年基本完成。
吴淞口要打造一个“海上门户”,游客穿过这道门户,就站在了黄浦江的起点,开启了游览黄浦江的序幕。
世博地区,通过两岸灯光的联动效果,展现浦东浦西的特色。
徐汇滨江这里,通过建筑灯光体现繁华、时尚,也会考虑设置一些时髦的装置,用来点缀开阔的滨江岸线,增加徐汇滨江开放空间的趣味互动功能,使该区域更有活力。
今年,南浦大桥跟杨浦大桥之间,还有一部分临江建筑的第二、第三立面要进行改造。
届时,建筑可以单栋单面亮灯,也可以“组团”全面亮灯,或突出呈现数栋建筑;既可以建筑成片从下往上或从上往下亮灯,也可以从中间往左右展开亮灯或从两侧向中心靠拢亮灯,还可以多个立面跳跃式地亮灯。
如此,能更好地从多个视角展现滨江建筑群的气势、细节和典雅,达到远观有气势、近看有气质、细读有故事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