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我国造纸工业完成对国外进口废纸脱墨设备的针对性技改与创新,废纸造纸生产模式得以全面发展。进入21世纪,得益于废纸造纸可有效解决行业原料不足问题,我国造纸工业开始跨越式发展。2009年,我国已成为全球纸和纸板最大的生产及消费国。如今,面对强大的市场需求,造纸工业对于原料的渴望愈发迫切。
进口废纸 弥补原料缺口
对于造纸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内造纸工业来说,使用废纸造纸是实现资源再利用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据了解,2009年,我国开始实施再生资源增值税退税政策,被视为国内建设废纸回收利用体系的突破性进展,但由于政策调整,到2010年底停止执行,导致国内废纸价格持平甚至高于进口废纸价格,纸企必须进口质量更高的废纸来补充原料缺口。根据中国造纸协会最新发布的《中国造纸工业2018年度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废纸回收率47.6%,不足50%,仍不及欧美等发达国家。这表明,我国必须加快建设废纸回收体系,同时还需进口部分废纸来满足生产需求。
当然,除了补充原料缺口,进口废纸还与我国贸易结构有关。2019年2月,《中国造纸工业可持续发展白皮书》发布。书中提及:我国贸易结构决定我国必须将出口比进口多消耗的包装纸、印刷纸买回来,以维持国内废纸回收量。如果我国出口带走的大量纸箱不能回到国内,长此以往,国内生产的纸箱就不能满足包装纸箱的要求,所以把我们自己出口产品带走的包装物和说明书等纸产品买回来是最科学、环保的选择。进口废纸,既是保护环境的需要,也是维持每种废纸的循环量和质量的措施。
科学理性地看待禁废令
近期,中国经济网刊登的《丢掉拐棍 建树理想 中国造纸业才能行稳致远》一文中赞扬国内纸厂投资海外废纸市场,引发行业关注,但海外建厂对国内纸企来说,却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2017年8月10日,国家环保部、商务部、发展改革委、海关总署、质检总局修订的《进口废物管理目录》中,将未经分拣的废纸调整列入《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目录》,导致进口废纸市场供应收紧,国内废纸价格一路飙升。短时间内,国废价格由1300元/吨上涨到3800元/吨,即使到现在仍在2200元/吨左右徘徊。原料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影响造纸行业良性发展。在此背景下,为稳定市场供需关系,各大纸厂积极寻求废纸替代品(木片浆等),同时开启海外并购模式,将进口废纸转为进口废纸浆,以满足国内工厂生产需求。但实际上,受船运和国际汇率的影响,造纸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更多,海外建厂反而进一步加重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和风险。
表面上看,投资海外虽有效解决了原料不足问题,但面对陌生的国际市场环境,隐患始终存在,且造纸业作为典型的长链条、重资产、需求多样的长周期型行业,海外产能无法在短期内释放供给国内市场,是为“远水解不了近渴”。同样,国际市场瞬息万变,即便产能完成释放,谁又能保证其对于国内纸企而言是“物美价廉”的?
此外,笔者还认为《丢掉拐棍 建树理想 中国造纸业才能行稳致远》一文作者将进口废纸等同于进口洋垃圾的观点与当前国家的环保政策并不一致,实属误读国家政策。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指出,调整进口固体废物目录,禁止未经分拣的废纸,因此优质的进口废纸和纸板(含杂率0.5%以下)不应归于“洋垃圾”的范围内。此外,我国海关及相关部门对于进口有着严格的标准,并严格按照检验检疫标准认真履职,但凡不合标准、对国民健康有影响的进口行为均会被拒于国门之外,含杂率0.5%以下的外废就是在如此严格的检验检疫流程下引进的,是有权威保障的进口资源。
2018年中国造纸企业利润有所下滑。造纸企业利润总额由2017年837.8亿元降至2018年的766.4亿元,降幅8.5%。今年,若废纸进口量持续减少,接近各纸种的废纸回收极限,将带来原材料的极度紧张。造纸行业的探寻原料之路将走向何方?笔者认为,一方面加快我国废纸回收体系建设,使用更多的国产优质废纸,同时合理规划和利用进口外废资源,是为造纸工业目前较为合理的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