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收网

行业资讯

下载手机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综合废料 » 正文

医疗废物不能再利用 必须处理好堵住监管漏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5-25  浏览次数:6241
核心提示:据媒体报道,输液瓶、输液袋、一次性注射器、血包……这些本该被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置的医疗废物,在有的地方竟被加工成菜篮子、洗

据媒体报道,输液瓶、输液袋、一次性注射器、血包……这些本该被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置的医疗废物,在有的地方竟被加工成菜篮子、洗脸盆、儿童吹泡泡的玩具并且行销全国。更让人忧虑的是,在几番曝光整治后,医疗废物黑色产业链仍然若隐若现。

近年来,医疗废物流入“黑作坊”的事件时有曝光,引发公众对医疗废物处置的关注。

医疗废物主要是指使用过的医疗耗材,包括手术及包扎后的残余物、一次性注输器、废弃药品和医疗用品等固体废物,以及伤口敷料、绷带、棉球等传染性废物。相关数据显示,我国2018年医疗废物总量突破206.01万吨。医疗废物最大的危害就是原微生物造成的传染性,其中所含的致病细菌及病毒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几百倍甚至上千倍。医疗废物已被列为《国家危险废物名录》47类废物中的首位,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成为疫病流行的源头或造成环境污染。尤其是“瓶瓶罐罐”里的少量废液如果被随意倾倒,不仅会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而且这些废料中含有的细菌性病毒也会带来感染性风险。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医疗废物必须定点回收,并做无害化处理。2003年国家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十四条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禁止在运送过程中丢弃医疗废物;禁止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者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

然而,就是这样一种危害人类健康、污染环境的医疗废物,在一些地方反而成了“宝”,不仅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一些废塑料处置企业,而且还会被加工成编织袋等产品,甚至还有可能流入玩具加工行业。更难以容忍的是,其还被制作成塑料餐具和杯子等流入市场。

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部分基层医疗机构无视有关规定,随意弃置医疗废物,从而造成医疗废物外流。除此之外,不少城乡居民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对自己或别人使用过的注射器等医疗废物,不但不及时按规定进行处理,有的还拿给小孩当玩具等。

要使医疗废物处置走“正道”,必须堵住监管漏洞。

首先,环保、医卫、防疫、市场监管等部门须通力合作、齐抓共管,采取长效措施,从源头上彻底堵塞医疗废物流失的漏洞;对医疗废物进行跟踪检查,加大对不法回收、倒卖与处理者的打击力度,提高其违法成本;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教育广大基层医务人员提高认识,增强责任心。

其次,要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医疗废物处理措施和标准政策,健全管理责任制度,合理规划设立医疗废物周转场(点),实现城乡医疗废物收集、处置全覆盖,从源头上控制医疗废物的外流。

再其次,应利用大数据构建“数据对接+联合监管”一体化监管平台,实现医疗废物从临床科室产生、院内流转到集中收集转运、末端统一处置的数据闭环,形成在线监测和追溯留痕的接轨。通过医疗废物智能收集,在线系统监控处理全程,实现全过程、无死角监管。

最后,相关部门可以就处理医疗废物中的一些难点采取对应的策略,比如以补贴的方式支持医疗机构按规定处理医疗废物,或者以政府的名义设立或委托集中处理医疗废物的机构等,这样才能建立起有效的医疗废物处理体系,不让医疗废物被“废物再利用”。当然,加大宣传力度,在农村、城市社区广泛开展卫生常识等方面的教育,增强城乡居民的防范意识也是不可或缺的。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最新发布 | 最新供应 | 最新公司 | 回收信息 | 粤ICP备14082258号-1

©2007-2018 广州迅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