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近期,财政部提前下达了2020年部分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万亿元,占2019年当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2.15万亿元的47%。
我们认为,2020年专项债提前下达与2019年有所不同。第一,资金投向由土储和棚改转移至基建投资。第二,新债或提早于12月发行,最早年内可使用见效。第三,在缓解全年发债节奏失衡的基础上,短期指向更为明确,意在撬动杠杆,填补基建融资缺口。
伴随后续1万亿元额度逐步发行与投资落地,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将继续加强,料将支撑明年上半年基建投资回暖。
资金投向上,有别于2019年,国常会明确规定,2020年政府地方专项债的提前下达额度不得用于土储和地产相关项目,因此1万亿元额度将大体用于基建投资,托底经济增长。
下达时点上,2019年专项债在2018年12月末提前下达,新债发行在2019年1月才出现,而今年11月底新增限额已完全下放至地方,年内即有望开始发行新债。
从目的上,2019年专项债提前下达是为了缓解“上半年无债可发、下半年高峰发行”所带来的节奏不均衡,而此次政策指向则在此基础上更添新意。
我们根据全年GDP增速对广义基建增速进行推演,在全年经济增速与前三季度增速持平(6.2%)的假设下,预计投资项将拉动2019年GDP增长1.3%,即整体投资增速需要达到5.3%,而广义基建同比增速要保持在约5%。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以来全国各地推动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制度改革,导致以累计值计算的增速与同比增速出现背离。考虑到上述不同,我们在测算过程中以10月同比增速倒推2018年回溯调整后基数,并以此为基准测算今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同时,在数据去水分后,固定资本形成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之间的差值正不断缩小。要实现广义基建约5.0%的增速,四季度广义基建投资仍需约5.6万亿元,而现有预算内资金、自筹资金及其他资金来源难以补齐这一投资需求。通过估计一般公共预算以及政府性基金的赤字情况,我们用两种口径对四季度广义基建的融资缺口进行测算。预算赤字视角下,5%的广义基建增速对应的资金缺口约为5300亿元。而考虑实际赤字,对应缺口约为2000亿元。
由于今年专项债发行前置,今年10月地方政府2019年专项债额度已基本用尽,11月、12月陷入无债可用的僵局。因此,财政部提前下达了2020年专项债新增限额。
参考去年提前下达8100亿元专项债额度的后续发行情况,假设按类似进度发行专项债,12月有望发行新债1300亿元,而上述限额将于明年年中前发放完毕。由于专项债的投资项目兼具收益性,专项债新增限额提前下达,除了本身将促进基建投资,还能撬动社会融资,通过乘数效应激发基建活力。
11月27日,国务院明确“港口、沿海以及内河航运项目资本金最低比例由25%下调至20%,机场项目维持25%,其他基建项目为20%。”按航空运输业在基建投资中历史占比(约1.5%)计算,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0.1%,在此情形下最高能撬动2334亿元的资金规模,与四季度基建融资缺口大致耦合。
依据规定,提前下达的新增额度,不得超过当年新增政府债务限额的60%。此番提前下达1万亿元额度,占当年新增限额的47%,并未触及政策上限,财政未来发力空间仍留有余地。我们预计,明年财政政策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地方专项债全年新增额度将在3万亿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