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塑料在自然界的降解作用下有多坚挺吗?不久前,外媒报道了一则消息,当一位名为Maite·Mompo的环保主义者在西班牙科斯塔布兰卡的德尼亚海滩上清理垃圾的时候,意外发现了一个印有庆祝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标志的塑料酸奶杯。保守估计,该塑料杯存在至今也已有43年的时间了,而经过海水和阳光的自然侵蚀降解,除了杯体有所变形开裂、颜色有些褪色之外,其上面的文字和基本外形仍然保持稳定。
与许多自然材料相比,塑料相对而言具有相当长的寿命,一个塑料瓶的降解时间约为450年,比人类个体的寿命要长得多。Maite表示,这个塑料杯可以说明,我们所制造的塑料垃圾会留存在自然之中,并长期伴随着人类的子孙后代。
这个事件实际上也仅是偌大的“塑料流浪记”中的一个小故事而已。从塑料这种材料被发明和使用开始,人类已经与之相伴了一个世纪。而在这不过短短百年时间里,塑料对整个地球环境和生物的影响力已经超乎人类想象:在占到地球面积约71%的海洋中,随着洋流运动的塑料垃圾形成了“新大陆”;不仅仅从海沟到山巅,在动植物包括人类体内,都已经发现了相当数量的塑料微粒存在。
这足够引起我们的警觉,正视塑料带来的便利与我们所该负起的对应责任,制定完备的使用政策和寻求更加友好的新型材料将是人类继续发展所要走的道路。
比赛开跑,治理塑料污染箭在弦上
2020年1月19日,我国发改委及生态环境部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其中明确:到2020年底,我国将率先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到2022年底,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消费量明显减少,替代产品得到推广;到2025年,塑料制品全环节管理制度建立,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三个时间段的敲定,为我国控制塑料污染的工作节奏给出了一个监督标准。该《意见》作为升级版的限塑令,对当下塑料制品生产和使用的约束进一步增强,这也是基于全球大环境下对塑料污染的担忧和中国的塑料产销大国身份所肩负的责任为出发点的发展趋势。
意见提出,将逐渐推进三项任务,其中涉及禁止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研发新型替代产品以及加强回收后无害化及再生处理等方面,同时还将推进相关保障体系和政策的完善、强化科技支撑、落实监督工作,并建立塑料污染治理专项工作机制,加强宣传,凝聚共识。
生物塑料,会否是新的出路?
来源于石化的塑料,具有相当长的降解期,那么近年来研究的生物塑料议题是否有机会代替传统塑料呢?这会是减少塑料污染的新方法吗?
2019年4月,生物降解塑料被列入鼓励类产业目录。生物降解塑料的原料可以来源于秸秆、玉米等自然界中的植物,它们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与传统石化塑料相比,不仅减少石化原料的使用,提升了对农副产品的利用率,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资源的浪费情况。
但是由于其材料本身特性的制约,制成的塑料制品在强度和应用范围仍然不够理想。尽管现在已经实现了利用纤维素对生物降解塑料的增强,但在工艺与成本方面尚不具备规模性生产条件,且与目前使用的塑料相比,在性能上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而且更多人也忽视了一点,“可降解”是在一定的工业堆肥条件之下才能实现,受制于温度、湿度、水分、氧气、光照等条件,仅有很少部分可以在自然情况下无害化降解。
值得注意的是,生物塑料并不等同于生物降解塑料。如PLA(聚乳酸)和PHA(聚羟基链烷酸酯)就是可生物降解的生物基塑料,而嵌入式溶液生物基PE(聚乙烯)和生物基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及生物基PA(聚酰胺)等类生物基塑料则不可降解。
缩小源头,每个人都能出力
减少塑料废物的直接方法,大概就是减少对塑料制品的使用了。在面对日益严峻的塑料污染问题,“零塑”逐渐兴起,并获得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拥护。
毕业于纽约大学环境科学系的Lauren Singer是个零废弃生活达人,她致力于减少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并曾经展示了其一年里的塑料垃圾量,甚至不满一个玻璃小罐。在她的“零塑”生活法中,如坚持购买散装食品、自带购物盛装器皿、减少对新衣物的购买,这些对于我们来说是可借鉴的,能够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塑料包装。不过Lauren还有一些更进一步的禁塑生活方式,比如自制清洁用品来减少对商业清洁品包装的依赖、自制化妆品来避免接触商业化妆品中的胶类等,当然这需要更大的勇气。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一个大的目标,当中迈出的每一小步都不可或缺,因而实现塑料污染的治理,对于每个人而言,都具有实际参与意义。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或许并没有那么大的毅力将塑料与我们的生活分离开来,但是在可以的情况下,减少一个塑料瓶、一个塑料袋的使用,并不算难事。而且,在倡导节约的社会风气之下,对于能够实现相同效果的非塑料制品,我们可以试着去接受它们,并且在尽可能长的使用时间里建立起习惯,这样也有利于减少对塑料制品的消耗。
在终点站,回收分流让塑料不再流浪
去年上海正式施行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政策让我们忽然发现,随便将各种垃圾打包丢在一起的日子似乎快到头了。通常城市中的垃圾在清运之后会通过焚烧或填埋进行处理,虽然再生资源回收站能够将部分可回收利用资源的分离出来再次投入到生产中,但是这也仅是庞大的垃圾体量中被挽救的一小部分。
建立健全资源回收机制,令更多的可回收再利用的资源加入到资源循环中来,塑料作为可再生资源的重要成员之一,将可能进入自然的可再生塑料进行回收,有利于塑料污染的治理,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在这过程中对不同类别垃圾的分类也进一步提升了垃圾处理效率。
我们可以看到,资源回收相关企业在近几年里获得了较大增长,再生塑料产业的规范化也在逐步推进,站在这个风口上起飞的相关行业不胜枚举,并且进一步加强了其他行业在该领域中的粘度。比如垃圾分拣行业发展,智能化、自动化的趋势下带动了机器人、数控、机床、内容识别等行业在资源回收领域中的参与度。
辩证看待,塑料依然功不可没
眼下,新冠肺炎正在全球蔓延开来,而先受到波动的则是医疗物资。
作为医疗物资重要的生产原料,塑料再一次重回登上风口浪尖。从全民紧缺的口罩,到防护服、护目镜,以及药瓶、针筒等一次性医疗器械,皆是塑料的身影。在医疗行业中,一次性塑料医疗物资具备理想的安全性和舒适感,并且大大降低了医疗成本,推动了现代医疗的快速发展。
事物的本质具有两面性,处理好两方面的平衡,才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它造福人类。塑料在跌宕起伏中,既走上过神坛,又曾被人人喊打,但是它依然是近代以来对人类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新材料。我们可以相信,未来的塑料产业仍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但是在环保风潮之下,将迎来新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