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说明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程度还远远不够;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的消费理念还有很大差距。农作物的干燥,直接影响农作物的品质,比如大米的“爆腰”、裂纹等并非脱粒所致,而是干燥方法和干燥工艺的问题。不同的干燥方法和干燥工艺还将影响农作物的口感和营养成份。相信随着我国全面奔小康的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的消费理念也将发生深刻变化。专家分析认为,干燥技术的研究主要是指干燥理论、干燥工艺和干燥设备的研究。
如今干燥理论研究的重点不是物料外部的传递现象而是干燥过程物料内部的传递现象。被干燥物料种类繁多,而且在脱水过程中物料的质构和传递特性也在变化。因此虽然国际上对此作了大量工作,但仍不理想,仍然不能解决问题。以致时至今日,仍然主要依靠试验和经验来确定干燥条件。与此同时,国内外学者对干燥工艺和设备作了大量的研究。
在我国有70余所高等学校、研究所和一大批专家在从事干燥技术研究。我国在谷物干燥、生物物料干燥及蔬菜水果干燥及一些新型干燥设备的开发研究有些已处于国际前沿水平,我国的干燥设备制造企业虽然总的来说,开发研究的力量较弱,投入不多,但也有一些很好的产品开发项目,如自清理回转圆筒、闭循环有机过热蒸气隋性粒子流化床、大型喷雾流化造粒、45吨大型喷雾干燥设备等等,但遗憾的是企业开发的技术大多处于保密状态,通常不公开做学术交流。
为了使我国的干燥技术全面赶上国际先进国家水平,要做的事很多,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密切结合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在这方面我们起步比较早,与大连理工大学、中国林科院等有关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联合开发研究喷雾干燥技术,不仅赢得了国内市场的青睐,结束了我国过去喷雾干燥机械单纯依靠进口的局面,而且还打入了国际市场。
我国要从一个干燥大国发展成为一个干燥强国,必须进一步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夯实应用研究与应用开发的基矗在技术上要加强自动化程度、测试技术、制造工艺和材料材质外观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在应用开发方面,既要注重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又要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既要注重新技术、新的应用领域的开发,又要注重传统工艺和传统应用领域的革新和创新。
作为制造企业,必须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上下功夫,在产品的上档升级上下功夫,按照高品质、低能耗、环保型的要求调整产品结构,培植竞争优势,提倡诚信服务,促进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