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提出了对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进行宏观调控,实质就是为了去产能。但是,实际执行结果却是钢铁、水泥等的产能从2003年的2亿多吨迅速扩大到后来的9亿多吨。即便近几年采取了强有力的压缩措施,钢铁产能仍然高达8亿多吨。
很显然,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不可能再允许这样的现象发生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地方政府具有科学的执政理念,确保这项改革不成为短期行为。
事实上,除了钢铁、煤炭、水泥外,多数行业都存在着产能过剩、有效需求不 足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地方政府过于追求政绩,缺乏发展目标和规划,更多情况下,只是为了眼前利益,盲目跟风、盲目发展、盲目制造政绩。
产能过剩之所以如此严重,从国外看,有国际市场需求低迷的原因;从国内看,有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影响;从行业看,是长期粗放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失衡问题的累积。目前,煤炭、钢铁等产品价格一路下跌,但市场需求没有增长。这说明单纯依靠市场已不能抑制住产能过剩,必须要用市场无形的手和政府有形的手双向发力,对供给侧加以调整,以达到供需平衡的目的。
我国钢铁产能基数较大,问题多而复杂,去产能以实现供需平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化解过剩产能的同时,我们需要建立长期的市场供需平衡调节机制,这 不仅仅是供给侧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去产能的着力点。
当前,钢铁企业通过降本增效、多元化、技术升级改造、模式创新等多种手段可以减少亏损,但难以 抵挡大环境和大形势带来的冲击。从辩证法看,恶化的环境形成了倒逼机制,为钢铁企业提供了转型发展的机遇。钢铁行业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企业需要从经营全 局和战略层面进行全面转型升级,自主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市场竞争力,在化解过剩产能这场关键战役中生存下来。
中国经济已经到了必须转型升级的时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只是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方面,更多的工作还在于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好供需两侧的协调发展问题,解决好供需两侧的平衡。而这种平衡,不仅仅是量的平衡,还是质的提升。
正因如此,河北去掉“两个鞍钢”的产能,仅仅是满足了量的变化,而没有体现出质的提升。这不等 于完成了任务,还不足以庆贺,仍需要深刻反思: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供给侧结构性问题?如何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问题?对河北,包括与河北相似的其他地方 来说,如何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提升改革理念,可能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