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先行,逐步推开。选择易于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住宅小区、中小学校和机关企业等作为先行示范点,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扩大分类覆盖面。完善分类管理制度、设施设备和技术,初步建立生态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和分类处置体系,生活垃圾减量初见成效。
科学安排,统筹规划。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民生工程,应按照绿色可持续的要求,科学规划,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和分类处置的各个环节,明确落实分类体系建设,制定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分类收运、处置方案,做到一体谋划,全程分类。研究制订浐灞生态区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考核标准;研究制订生活垃圾分类前期投入和垃圾减量激励制度,完善市场机制,逐步减少对财政资金的依赖,从政策和经济等方面确保工作推动成效和可持续性。
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健全政府领导下的综合协调和分工协作机制,明确管理主体和协同部门。按照实际工作需求,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保障生活垃圾分类所需资金。加强宣传教育,积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切实提高市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认知度和参与率。通过宣传引导,搭建公众参与平台,充分发挥“工、青、妇”、学生联盟、志愿者、义工组织等力量,激发公众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的积极性,形成全民参与垃圾分类行动的良好氛围。
引入互联网+理念,创新垃圾分类模式,打造信息化回收平台,不断完善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运营体系和管理制度,引导生态区居民养成勤俭节约、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的绿色生活习惯,三年内覆盖生态区全部成熟居民小区,达到5万用户。建立用户数据库,打造信息化分类系统,跟踪量化用户每次投递垃圾种类及数量,准确统计可回收垃圾的回收量,为核算垃圾分类成效提供数据支撑,争取打造全市乃至全省垃圾分类的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