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理念,古已有之。从4000年前的夏朝,到3000年前的周朝、2000年前的秦朝,官府都有春天不准伐木、夏天禁止捕鱼,不准捕杀幼兽和获取鸟蛋的禁令。《荀子》里也曾说:“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今天,环境污染积累的沉疴痼疾,生态保护面临的繁重任务更是催人警醒: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决不能说起来重要、喊起来响亮、做起来挂空挡。让绿色发展这根“指挥棒”硬起来,以真问责推动真落实,让“绿色”深入骨髓、深入灵魂、刷新发展,是没有退路的选择。
环境保护,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秦岭山麓生态屏障违规建别墅、千岛湖饮水保护区违规填湖、青海木里煤田超采破坏植被……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一些地方出现的破坏生态环境事件作出重要批示,“坚决抓住不放,一抓到底,不彻底解决绝不松手”的要求振聋发聩。处理问题不疼不痒,警钟就敲不响;你好我好大家好,“硬骨头”就啃不掉。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拿出“霹雳手段”,决不手软,决不下不为例,谁还敢把制度当成稻草人?让生态“红线”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谁碰谁“触电”,谁还敢把禁令当成一纸空文?
绿色发展,说了不算,干了才算。现在,有的人一说起“绿色”,就以为找到了“挡箭牌”、“避风港”,放松了谋发展的劲头、卸下了抓发展的担子;有的地方一讲到“绿色发展”,只会做表面文章,至于如何在转型升级中增强发展动力、打开发展新境界,徒唤奈何。离开经济发展谈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离开环境保护谈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坚决摒弃粗放式、对环境掠夺式的发展,走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康庄大道,要的就是“干”字当头,想干愿干积极干,能干会干善于干,不断提升推动绿色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从“史上最严”的《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到《关于大力推进绿色发展的决定》,从推进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到《湖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在全国率先出台,湖北为生态环境划下的不能逾越的红线,以硬约束倒逼发展转型的坚定决心和切实举措,是智慧的考验,更是勇气的抉择。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之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我们必须以炽热的民生情怀、坚定的历史担当,让“绿色指挥棒”引领湖北永续发展的美好未来,用它夯实荆楚人民最普惠的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