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岔路镇积极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长效运行机制。今年,该镇更是在原先的基础上,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把“四分法”升级为“二分法”。
原来,在垃圾分类工作初期,下畈村等几个试点村都是采用农村垃圾“四分法”进行分类,即餐厨、可回收、有害和其他垃圾。但是村民们却依旧无法正确判断出垃圾的所属类别,“垃圾错投”的现象时有发生,譬如有时候同样的包装纸由于污损程度不同就要分属两种类别。下畈村村民周方会就曾因此犯过难:“为啥我的这个包装纸是不可回收的,隔壁老周家的就是可回收的?”这种“垃圾错投”的现象对分拣员的后续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他们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重新分类,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今年,岔路镇便针对“四分法”分类标准较细,不易推广的特点,计划在所有行政村试行农村垃圾“二分法”,也就是按照“会烂”和“不会烂”的简易标准进行分类。“对于村民来讲,这两个标准最容易识别。”岔路镇副镇长王红兵告诉记者,“二分法”是农户在源头上先对生活垃圾按此标准进行简易分类,再由专职分拣员每日上门回收,并按照“四分法”开展二次分拣、分类处理。这种工作机制和分类方法有效避免了因农户素质参差不齐、源头分类不到位造成的垃圾二次污染,同时又节约了垃圾分类工作的运行成本。按照原先的“四分法”,村里需向每一农户发放四个垃圾桶和四份垃圾袋,而采用“二分法”后,这些物资支出减少了一半。此外,由于“二分法”标准简单易操作,农户在分类上的错误率大大降低,在一定程度上还降低了劳动力成本。“据测算,以一个1000户的村庄为例,在采取‘二分法’之后,在支付分拣员工资、设备维护等成本后,每年仍可节省经费近12万元。”王红兵说道。
“原先的‘四分法’确实太复杂,我们做了一辈子农民,哪晓得那么多。如今这‘二分法’可简单多了,我们绝不会分错!”村民们对将实行的农村垃圾“二分法”纷纷表示肯定。“农村垃圾分类工作是一场持久战,在今年新的一轮垃圾分类工作中,岔路镇除了在分类方法上有所改善外,还将在资金保障、制度保障等方面持续完善,让岔路的环境越来越洁美,成为真正美丽、宜居的养生小镇。”岔路镇党委书记葛欢善告诉记者。